291
 
本期主题:静气平心 临事不惊







心经常保持平静,如一潭止水一般,
动也如是、静也如是,
遇事能静观种种因缘,明取舍知进退,
动静闲忙,不失方寸,成就应物智慧,做生命的主人。


时时刻刻

文/普彰精舍住持 见项法师


  开山祖师惟觉安公老和尚开示:「心要经常保持平静,如同一潭止水般,动也如是、静也如是,有这样的定力,才真正称得上定慧等持。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之前,一切都是不究竟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定心、净心、明心?要时时刻刻回到现前这一念知,时时刻刻安住在不生不灭、非因非缘的现前一念。

九住心深化修行

  「心即是佛」,自性本自具足定慧,然而,为什么我们的心没有佛的定力和智慧?因为心当中还有过去的习气、烦恼。凡夫执着一切两边生灭境界,心不空、不净、不明、不安,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自在。中峰明本禅师训诫:「城市则被闹夺,山林则被静障,独居则口食相煎,众聚则是非境缘。」众生心总是在色受想行识中,执我、我所而生取着,将生灭境界作为自己的依靠,把贪瞋痴当作自己,迷失本心。

  这念心迷失了,就落在相对的时空当中,自然会生起恐怖、障碍,所以心乱、不安。知道要修行了,却又为妄想所困,妄念如同排山倒海般,以为自己莫能为力。真相是,妄想只有一个──在每个当下,迷失当下的那一个。妄想无形,通体是妄,连「一」也不可得,只因心迷,色受想行识不断地纳受妄想,种种分别相续不绝,因而心不能静、心不能定。故经云:「不受诸受,是名正受」,正受者,即是三昧、正定。

  想要与定慧相应,就要在一切境界中修止修观,截断生死流转。修观行,借由九住心──内住、续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等持来调和身心。依此检验自心,定能深化修行。

直承担守护道场

  自性本定,寂照相融,本无次第。祖师言:「自性本定,实与三世诸佛,等无差别。一信永信,永无退转。」直下承担不生不灭、本定的这念心,才能鉴照一切,得以照见对立一生、偏执一起,则内心是非纷扰不息。有觉醒的心,才有勇于反省、检讨、改过的能力,就能迷途知返。

  动中,时时返照身口意,是否陷溺于六尘?若堕入尘境,则当下检讨反省,把心收回来。静坐时,只有所修的观行,其余一情不留,一法不立。静坐完毕,检讨这一支香,哪里工夫没做好?下支香改进。渐渐地,在无尽的因缘聚散中,自能体会到一切烦恼不能上心的这个,愈发深信古德所说:「现前一念即是金刚」。

  要回到现前一念,就要时时提起工夫,从乱回到定,藉生灭会归不生不灭。起身,提起工夫;举足,提起工夫。道信祖师云:「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逆境现前,不先问谁是谁非,第一要将工夫提起,回到不生不灭的这个;顺境之中,依旧安住不生不灭的这个。不生不灭的心,即是菩提道场,如同一个阵地,阵地不能失守。即便是失败了,重新立定觉根,则能日渐不疑,事事都在解脱颠倒妄想业力、磨除无始生死习气。工夫用上了,心中自然更加感恩三宝、师长教导之恩,誓当法王忠臣孝子,守护道场,报四重深恩。

  开山祖师一再叮嘱:「时时刻刻不离当念」、「静中养成,动中磨炼」。透过修菩萨行来磨炼自己,成就众生,也在一切境界中坚住阵地,朝向五祖大师所说──「轮刀上阵,亦得见之」。无论处在什么境界,借由一切事相来藉境练心,若练的是心安、心净、心定,就会有平安、自在、法喜,也找到了平等不二法门。心当中时时刻刻,安住当下这个;时时刻刻,不离当下这个;时时刻刻,就是这个。如此持续,即是深化修行。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