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慮安樂助道行

文/見錙法師

恭讀導師的《禪七開示1》,彷彿又憶起十九年前,初初學佛的自己,在中台禪寺落成前,來山第一次打禪七的景象,當時對於禪堂規矩、用齋行儀,乃至於生活規約,都是初次體驗。遵循著主七和尚的開示及監香法師們的指導,亦步亦趨地學習「人在哪裡,心(覺性)在哪裡」。

退步原來是向前

  當時懵懵懂懂,對和尚開示的一句「退步原來是向前」深感大惑不解,為什麼「退步」是「向前」?就一般人認知,後退與前進是不可能同時成立的,所以回到精舍立刻向法師請益,什麼是「退後又前進?」法師聽了莞爾一笑道:「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我很驚喜,於是進一步請教其中意涵,法師說:「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很習於『向外』攀緣,當開始有了覺照能力而『往內』收攝觀照,就稱作『退步』,心念因六根收攝而專注時,我們的本具覺性就愈來愈現前,彼消而此長,覺性現前就稱為『向前』」。從此,這句偈始終在腦海中迴盪著,期許自己哪天能領略其中修行旨要。

  後來如願出家修行,依止大善知識,開始了修行之路,每次僧眾禪七都十分珍惜可以用功的因緣,期許自己能剋期取證。十幾年來,透過禪定、福德、教理三環一體的薰修,浮躁的心漸漸澄靜下來,心念也慢慢與佛法相應。一次外出公差因緣,開車路經綠油油的一片梯田,看著農夫正辛勤地插著秧苗,熟練地把身體向後退一步,手往前插一株秧苗,這樣同時一退一進的動作,讓我十多年來的疑惑豁然開朗,喔——原來退步真的是向前!才不一會兒工夫,秧苗遍滿整個田地。「秧苗」猶如我們覺性,透過心念覺察返照的能力愈強,過去習於攀緣的六根,漸漸懂得收攝返照自己這畝心田,使原本野草(無明煩惱)叢生荒蕪的心田,因覺性愈被提起,秧苗(覺性)逐漸取代野草(無明煩惱),所以「退步是向前」。至於「低頭便見水中天」,收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令放逸攀緣,返照自心,當六根清淨收攝歸一時,就能徹見本具心性,彷彿農夫由水面反映,看到無盡的天空般,這畝心田廣大如虛空,浩瀚無有窮盡,恰似「水中天」。

靈山會上明悟心性

  導師針對現代人需要,開出三種對治煩惱的藥方:數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依之得以建立正知正見,乃至明悟心性。「數息」對治散亂的心念;「參話頭」綿綿密密在起心動念的源頭上參究;「中道實相觀」則是觀照這念心,無念、無相、無住、無為,心始終是自在而作主。經過七天,三種法門的迴互用功,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心性上都有所體悟。所以每年十期精進禪七,總是吸引大眾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希望在中台選佛場,淬鍊心性,契悟無為。導師的慈悲,更在民國九十三年,開辦「中台一支香」,藉此接引更多學人,體驗禪修的殊勝,洗心滌慮,定心、淨心、悟心、明心,為人生找到「心」的方向。禪七,對於安定社會、淨化人心,確實有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修行最終極的目標。平時我們習於用六根、六識,取捨六塵,心念就像猿猴得樹,攀緣不停,起惑、造業、受苦。禪七透過七天的靜坐思惟,身口意三業轉染還淨,心念也更微細而清明;七天中精進用功,「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契悟心性,個個禪悅為食、法喜充滿。身心的輕安喜悅,絕非生滅的五欲之樂可比擬。

  導師創建中台禪寺,所謂「中台」,即中道實相之靈台;此地即靈山,唯願以師願為己願,以師行為己行,同大眾齊聚靈山,同證菩提,共入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