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新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 傳世
翻開《禪七開示》序,映入眼簾的是「靈山單傳一支香,曹溪普傳吐芬芳,直下承擔無長短,中台廣傳見法王。」從偈子中更加感受到這本書彌足珍貴。因著老和尚不捨眾生的慈心悲願,在禪七期間,無私地告訴大眾修行的方向及方法、如何契悟本具的佛性,使這念心念念分明,處處作主,如如不動,了了常知。老和尚的開示,無疑是最直接了當的法門,讓我們不會走錯路、走遠路。
由於工作的關係,要教導國中生自我探索、帶領學生自我認識,但總是覺得課程少了些什麼,似乎只是在表象上著墨,心想:這樣的課程真的符合自我探索嗎?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透過老和尚的開示,讓傳世開啟了一趟自我探索之旅,一步步地了解這一念「心」,在根、塵、識作用之下,是如何影響言行舉止。如果沒有在這念心上下工夫,一切都只是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隨著文字般若,慢慢更清楚明白這念心指的是什麼。修「數息觀」,最重要的是不夾雜、不間斷。而在自己的經驗中,靜坐時,妄想總是不由自主地出現,平時所思所想全部湧現,包括曾做過的言行舉止,歡喜的、懊悔的、痛苦的、討厭的……這些煩惱,總讓人苦不堪言。這些念頭終究是妄想,老和尚開示:「妄想是虛妄不實的!」不斷地以這句話提醒自己,而不再沉溺其中,不攀緣此境,練習將心收回來。
「眾生心中的念頭很多,要讓這個妄想心死掉,就要參禪,要發起『大死一番』的決心。」將之運用在生活中,覺察到自己每天都在「趕」,趕著完成所有事情,也在其中迷失自我;當慢下腳步,提醒自己,觀自己的呼吸、觀自己的念頭,任何一個微小動作都要注意;就算是起了妄想,也要知道自己起妄想,而選擇不要繼續相續,唯有練習把過去的一切通身放下,才能漸漸減少妄想的出現。
《華嚴經》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必成寂靜菩提果。」本書詳盡地記錄了老和尚的開示,讓芸芸眾生得以建立正知正見,藉由修中道實相觀來保持覺性,達到定慧等持、處處作主,最後成就無上菩提。雖然,現在我還沒辦法時時刻刻做到,但我想,努力的方向已經確定了,這條菩提大道是很正確、很光明的,弟子發願生生世世都要走在這條菩提大道上,永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