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禪寺九十三年春季精進禪七報導
所謂「這念心」即是佛心,迷失這念心,則貪,則瞋,則癡,殺盜淫不斷叢生;悟到這念心,則戒,則定,則慧,戒定慧具足,人生就能光明又自在。
「禪者,佛之心。」佛心,即是清淨心,眾生本具,皆當成佛,只因妄想執著蒙蔽而為煩惱眾生;所以要藉由禪修破除迷執,明悟心性,成就返璞歸真之功德。禪七,就是利用七天禪坐的用功,把平日善於攀緣的心收回來,反觀自省,破除我執,轉識成智,使本具的清淨心得以現前,心中便是一片光明,為人生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尋回生命的活水源頭。
七天中,雲門餅、趙州茶,正授八關齋戒,乃至晝夜精進坐禪、恭聞主法大和尚開示,法法皆是接引學人契悟本心,由迷返悟之要,識得本心,無量功德福報本自具足,不假外求。
埔里中台禪寺定期於春夏二時舉辦禪七,此次春季第一梯次大眾精進禪七,從一月二十三日至卅日;第二梯次中小學校長暨大專教授學生精進禪七,從二月四日至十一日,共有來自全省一千四百位學員參加,參加人員遍含工商業界社會人士;學校教授、老師及大專青年;二月十三日至二十八日,則為二梯的僧眾禪七,共計七百九十九名的法師參與。四眾弟子藉七日精進用功,收攝身心,體認本來面目,直契實相心法。
吃茶的是誰
起七茶會上,主法大和尚明示學人:參禪,從「吃茶的是誰?」開始;藉由觀照、契悟、見性、保任,上路用功。舉喝茶為例,觀照心念生住異滅,學人澄心滌慮,練習在行住坐臥、動靜閒忙當中,保養這一念清楚明白的靈明妙心。誠如主法大和尚所言,修行學佛就是管理這念心——時時照顧身口意三業,不打妄想、不散亂顛倒,轉識成智,以智慧劍降煩惱魔,要動就動,不動就不動,必得大自在。
持戒第一,參禪為先
兩梯的在家眾精進禪七,起七首日,皆由大和尚慈悲於大禪堂為大眾正授八關齋戒。「關」是關閉的意思,關閉殺、盜、淫、妄、酒等八種罪過,關閉眾生流轉生死的門。其中,前七條為「戒」,後一條過午不食為「齋」,合稱為八關齋戒。
學員聆聽大和尚講演戒法,並在維那、悅眾法師的帶領下,一心虔誦佛號,恭謹地請聖、懺悔、發願,清淨持戒共修的力量令人善根增長,增福增慧,雖僅一日一夜受持,卻能成就出世間的功德,達到出世解脫的果報。
翌日起,學員每日早晨四時二十分起板後,從第一支香的早課直至晚間九時第十支香的晚課,在每支香四十分鐘的靜坐中,精進用功,調伏顛倒妄想;起坐行香時,由慢漸快的腳步起落中,訓練動靜一如,時時作主的心,站板聲響的剎那,體悟「人在那裡,心在那裡」的禪機。
提起放下皆春風
主法大和尚於禪七中開示大眾,以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出入息、念死等八念轉眾生煩惱妄想。念佛,以彰顯自性「寂靜」之體、「能仁」之用。念戒,口而誦、心而惟、身而行,透過分析思惟,重慮緣真。持戒有粗細深淺,對戒條、戒相,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就能持戒。罪從心起將心懺,以第六意識專注思惟,安住在戒法、善法上,對治妄惡雜念,返妄歸真,就是菩提大路。
禪宗祖師云:「持戒第一,參禪為先。」透過靜坐思惟,化除微細煩惱無明,必能消除業障,心想事成。修行,從有念歸於無念,從相歸性,從事歸理,從思惟歸於不思惟。路頭走對,修行就如同四兩撥千金。
靜中養成、動中磨鍊,是禪七真正的意義。起七,用功就是要放下;解七,就是要提起。能放下、提起,就能得自在。溈山老人云:「老僧打一坐,能消萬石糧。」透過禪定,無量劫來的業障煩惱頓消,彰顯自性體相用三大,無欠無缺,無罣無礙的自在。
「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禪坐是先苦後甜,能忍自安,學業、事業、道業皆可成就。動靜一如即無上禪。禪,就是佛的心印,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時時刻刻如坐春風;「春風」就是定慧等持、定慧不二的這念心,也就是大眾安身立命處。
打七護七功德圓
清淨的禪堂之外,亦有數百位護七菩薩在動中精進修行,或在大寮為學人精心調理茶飲、齋飯、點心;或在行堂細心打菜,準備過堂;或在學人養息時,於禪堂中整理蓮花布及蓋腿布;或在學人靜坐時,迅速恢復架房的清淨光潔……。護七菩薩的用心無所不在,祈願學人在清淨的環境中一心用功,道業有成,在利他的發心中,彷彿也歷經一次禪七的洗禮,個個散發出清淨的光采。
學員們經過七日精進的禪修用功,每個人都深有體會。於在家眾的解七茶會上,大和尚鼓勵大眾上台發表心得,開示大眾:「台上發言皆是甘露法語,把煩惱一掃而空,說者聽者,皆得法喜禪悅。不發一言也是法布施;不發一言,一切盡在不言中。有言無言皆是布施,語默動靜皆是佛法。」學員們除了踴躍上台發表感言,更以護法護教、感恩之心,至誠發心布施,籌建普台國民中小學。財法兩施,等無差別,大眾禪七至此功德圓滿,學人懷抱感恩之心、清明之心,法喜而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