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采風集──木棉家族
文/普蓮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張惠珠
圖/見瑰法師
攝影/傳漢
過了春節,經過那一陣料峭的春寒,木棉道上光禿禿的木棉枝椏上,就蠢蠢欲動了,先是冒出一坨坨圓錐狀的花苞,接著便開出一朵朵大大的紅花,橘紅的、深紅的……,終於紅紅的花開了滿樹滿路,就像那首叫做「木棉道」的校園民歌描述的那樣「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
木棉學名
Bombax malabarica DC. 是木棉科(Bombacaceae)的落葉大喬木,莖幹挺直,側枝近輪生,略水平伸出,呈現獨特的樹型。大樹的幹基常有發達的板根(圖1),莖皮灰色,具有堅硬且尖銳的瘤刺(圖2)。葉為掌狀複葉,具長柄,柄長可達20公分,小葉5至9片(圖3),披針形,先端銳尖至尾狀尖,托葉小而早落,花為腋生或近頂生,常於枝條末端成簇著生,春天開花,先花後葉,花色橘黃、橘紅或深紅。撿起一朵剛落地的木棉花,就可一窺花裡乾坤:一朵木棉花,好像一個羽毛球,基部相當於球的部分是紫褐色的杯狀花萼,常有2至3淺裂,花萼內側相當於羽毛的部分是
5 片多肉質的花瓣,瓣片長橢圓形,向外卷,外側披微毛,花內約有 70 至 80 個雄蕊,集成多 (5+1) 束,植物學上稱做多體雄蕊(polyadelphous),每束約有
12至15 雄蕊(圖4),周圍的 5 束分別與花瓣互生,中央的一束雄蕊常兩兩癒合,將雌蕊的花柱包著,露出柱頭,柱頭 5 裂;不過通常落在地上的花,雌蕊已不完整,我們常看不到子房(圖5),因為子房留在枝頭上,準備結果;而落花的底部有個洞口,這個洞口延伸的隧道就藏在雄蕊束的中央,這兒是原有雌蕊住的地方,留在枝頭上的雌蕊,如果因緣具足,就可長大,發育成卵形的蒴果懸掛在枝梢,蒴果有
5 裂片,裂片木質,成熟時縱裂,露出絲狀的棉絮(圖6),即是木「棉花」,棉絮包裹著許多黑褐色的小種子。
木棉原產印度、中南半島、華南及澳洲等地,由於花大而艷,因此世界各地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幾乎都有引種。
台灣雖不是木棉的原鄉,但自十七世紀中期引進以來,早已遍植全省各地,做為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而且在本省西南部的低海拔山野甚至有部分野生化了,歸化了,木棉已把台灣變成它的另一故鄉,而台灣的人們也視木棉為故鄉的花木,如今它是高雄市的市花,也是台中縣的縣花。
彼岸的廣東、四川等地也是木棉的故鄉。廣州早在1930年代木棉花就曾被定為市花,1982年再次選定它為市花,因此木棉文化早已融入廣州市民的生活,因為木棉開紅花,所以在當地也叫紅棉花,廣州市到處可看到「紅棉亭」,廣州人以鮮豔似火的大紅花,比喻英雄奮發向上的精神,因此木棉樹又被譽稱為英雄樹,木棉花也就成了英雄花,而以木棉做行道樹的路段就叫「英雄路」。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看台設計,也將每個小區設計得像花瓣,合起來像一朵盛開的木棉花,市府網站的站徽也用木棉花,而廣州著名的花園酒店和南方航空公司也都是用木棉花做成標幟。
四川省有個攀枝花市,地處該省的西南邊陲,在川滇交界處,是個鋼鐵工業城,該市在同緯度地區中是一個獨具亞熱帶風光的城市,氣候乾燥、炎熱、四季分明,一年三熟,產芒果、香蕉、木瓜等熱帶水果,市區到處生長著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樹,攀枝花市因此得名,而攀枝花就是我們熟悉的木棉花。
有趣的是攀枝花市有一個天然蘇鐵園,原產當地的蘇鐵就叫攀枝花蘇鐵,它也像台灣的台東蘇鐵一般,是當地的特有種,而且也年年「開花」。
高雄市、台中縣,還有彼岸的廣州市及攀枝花市都以木棉花為市花,人們對它的喜愛可見一斑,以唯美的觀點出發,這些城鎮應廣植木棉,甚至要有許多「木棉道」或「英雄路」才是。好浪漫!好氣魄!是嗎?想來如此,看一眼也是如此,然而實際情形如何呢?高雄市的用路人,在花季開車行經木棉道時,固然賞心悅目,但一路上木棉一大朵一大朵的落花,被車輪輾過流出汁液,足以讓輪胎打滑,實在不好玩,再者,木棉花若掉在擋風玻璃上,經日曬煎烤後,花瓣黏貼在擋風玻璃上也不好清除,當然掃街的人員,這時就得更加忙碌了。好不容易花謝光了,平靜了幾個月,當蒴果成熟裂開時,惱人的戲碼又上演了,木棉花絮漫天紛飛,飛到附近的人家、商店,飛到過路人的眼睛、口鼻,引起過敏不適,於是路旁商家抱怨,他們不愛木棉花絮,因為他讓行人不願駐足,因此影響了生意。高雄市的公園路燈管理處就曾為此,辛苦地沿街搶收木棉蒴果,以驅除棉絮禍源並緩和居民的壞心情。
也是木棉花城的廣州,木棉僅佔行道樹比例的0.7%,也曾經有人建議廣州市應多種英雄樹,以締造城市風貌,但在仔細評估後,他們發現會有像高雄市一樣的問題──落花和飛絮的問題,此外,落葉樹種的木棉,淨化空氣和滯塵的功能不好,即使在非落葉的季節它形成樹蔭的效果也很差,評估結論是:木棉不是都會區行道樹的理想樹種。但它適合種在廣場、綠地和公園,如果一定要營造「木棉道」或「英雄路」應該可以選擇車流量不大的路段,代表性的種植,或種在較寬闊的安全島上,讓落花歸根,回饋大地,也讓撿拾落花和採收果實的人,安全無虞。
木棉除了花好,可以觀賞外,還有什麼用呢?木棉的果實成熟裂開後,露出的棉絮是我們小時候枕頭的填充材料,因此看到「木棉」就想到枕頭。此外,木棉的根、莖抽取物可用做收斂劑、鎮痛劑等,它的汁液可用以治療痢疾,它的根皮、莖皮和刺,磨成粉製成藥膏可用來治療粉刺。還有,木棉花真的秀色可餐耶!據說在廣東,每逢木棉花開,就有不少老人、小孩守株待花,見有花墜落便上前爭拾,然後用繩串成串,掛起來曬乾,可以用來泡茶、煲湯、入藥。今年木棉花開時,何妨如法泡製,調一盅木棉花羹,沏一壺木棉花茶,嚐嚐箇中滋味?
木棉的棉絮由於纖維不夠長,以往只能用來填充枕頭,很少用來織布,現代人枕頭都買現成的,很少人再利用木棉絮做枕頭,木棉絮彷彿從朋友變成罪人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不過近來人們又崇尚自然,講究反璞歸真,因此日本大和紡織公司也研發木棉纖維織物,利用木棉加棉花再加些聚酯,做成新產品木棉織物,讓木棉風華再現。有朝一日,也許木棉枕頭再度流行,木棉衣物成為時尚,到時候路人可能不再抱怨木棉花絮了!
木棉科的植物主要產於熱帶美洲,非洲、澳洲、印度華南地區也有分布。由於許多的種類具有觀賞和其他的經濟價值,因此在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在台灣除了大家最熟悉的的木棉外,還有吉貝木棉(Ceiba
pentandra Gaertn.)、美人樹(Chorisia speciosa)、大果木棉(Pachira macrocarpa)以及榴槤(Durio
zibethinus)。這些木棉家族的成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當然也是因為具有這些共同特徵而成為同一家族),讓我們來認識它們。以性狀而言,它們都是喬木。在炎熱且乾濕季分明的氣候裡,它們選擇在乾季落葉;為了貯藏更多的水分以度過旱季,許多種類的樹幹膨大成酒瓶狀,原產熱帶美洲的美人樹和原產非洲的猢猻木(Adansonia
digitata)尤其明顯,而十多年前流行的發財樹(也就是大果木棉,或稱馬拉巴栗)也多少有點幹莖膨大。而木棉和吉貝木棉的大樹還具有發達的板根,就像許多熱帶的雨林的樹種一般。此外,許多種類的樹皮上還生出尖銳的瘤刺,似乎在宣告「請勿碰我」!像木棉、吉貝木棉、美人樹都有銳刺,大果木棉也是多少有刺刺。就葉的型態而言,臺灣常看到的幾種中,都是具有長柄的掌狀複葉,有5到9枚小葉片。它們通常在冬天落葉,當春天來臨時,則是先花後葉。但二○○四年的春天,台灣的天氣異於往常,所以不少木棉樹,來不及將去年的葉片落盡,就開花了。
木棉家族中,以花朵豔麗得人青睞的,該是木棉和美人樹了,木棉花的形態已如前所述,美人樹的花則毫不遜色,奼紫嫣紅是它花色的寫照,5枚粉紫紅的花瓣,放射狀地開展,構成徑達15公分的大花,花心粉紅帶點黃暈,雄蕊花絲連合成筒,把雌蕊包住,僅露出柱頭。木棉科的果實都是蒴果,由5個心皮(構成雌蕊的基本單位)構成,成熟後沿心皮的縫合線開裂,木棉、吉貝木棉、美人樹、大果木棉、榴槤的果,不都是成熟後裂成5片嗎?而前三者果實裂開後都露出有蠶絲光澤的白色棉絮,因此都是「木棉絮」的來源。這三種「木棉」也常被泛稱為木棉,其中以吉貝木棉的「棉花」品質最好。木棉的蒴果垂掛枝頭,活像一顆顆炸彈,成熟開裂時,「碰」然有聲,人們應該是聞其聲,命其名吧?「Bombax」可能是果裂開來時的聲音吧?木棉的棉絮是由種子上長出來的,所以在發生上,它應是種皮的附屬物,那有蠶絲光澤的木棉絮與榴槤種子上的「果肉」原來都是相似的東西啊!
天生我才必有用,擇我需者而用之,如是而已,木棉家族無功亦無罪,端視人心之分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