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懺悔
如實懺悔 清淨安樂
懺是懺其前愆,悔是悔其後過。每個人難免都會有過失,造了過失就會障礙自己,所以要立即悔過,如實懺悔,心才能清淨安樂。儒家也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道慚愧、懺悔,改過遷善,是很重要的。
懺悔就是要返照自心,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若不知返照自心,不清楚自己所起的是善念、還是惡念,就容易走錯路。知道返照自心,人生就有了正確的方向,就能生一切功德、善法。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對於過去的錯誤,要能改正並且看破、放下,從今以後絕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古人說:「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過去的已經過去,以前是在迷惑當中,那個我已經死了,從現在開始是一個嶄新的生命,知慚、知愧這念心才是真正的我,這個我時時刻刻保持覺性,就是今日生。如《大學》所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時時刻刻檢討反省,使這念心安住在善法、慈悲心、恭敬心、精進心上。如此真正發自內心的懺悔,就能夠滅罪,得清淨安樂,達到懺悔的目的。所以懺悔在佛法當中是很重要的法門。
阿闍世王懺悔病癒
在佛陀時代有一位神醫耆婆。當時,阿闍世王因毀謗僧團而致全身長滿惡瘡,耆婆告訴他:「大王!我雖是天下神醫,能治各種病,就是治不了您的病,因為這是業障病。如今只有到佛陀那裡去懺悔,才能得救。」於是阿闍世王就找侍者抬他到佛陀那裡懺悔,虔誠懺悔之後,病就好了。所以從事相上而言,懺悔能治身病,也能治心病。生病時若不知慚愧、懺悔、精進用功,而只靠藥物治療,是不容易痊癒的。
事懺 加功用行
怎麼樣懺悔才能滅罪?懺悔分為事懺與理懺,這兩種懺悔都不能缺少。事懺,就是在佛像、三寶前誠心發露。發露就是自己說出所犯的過失,現在誠心悔改,往後不再犯,希望佛、法、僧三寶,一切善知識,為自己作證明,這是事懺。
事懺也有種種的標準,譬如誦經,應該誦多少卷;持咒,應該持幾十萬遍;拜佛,應該拜多少拜,都有一個標準,端看所犯的罪是輕、是重而制其標準,這些都屬於事相上的懺悔。事相上懺悔之後,唯恐自己還沒辦法消罪,所以進一步要做到理上懺悔。
理懺 觀罪性空
所謂理懺,就是靜坐「觀罪性空」。「觀」就是思惟,思惟一切諸法都是緣起,善法是緣起,惡法也是緣起;既然是緣起,緣起性空,其本性就是空性。能犯的這個人,是四大假合,地大歸地、水大歸水、火大歸火、風大歸風。這樣一分析,一切諸法都是畢竟空寂。既然人也是空,罪性也是空寂,誰在受罪?誰在造業?哪裡還有罪過?這就屬於理懺。
最高的理懺就是無生懺,也是最究竟的懺悔。「無生懺」,就是這念心要時刻安住在無生,超越善惡。佛陀慈悲,開示罪不從任何地方來,而是從顛倒生,諸法緣起,緣起性空,一切皆是虛妄。既然如此,則「一念不生,萬法無咎」,心安住在實相上,念念分明,處處作主,這就是最高的懺悔。如此就能真正「一了百了」。
事理圓滿 究竟解脫
然而,並不是學了很多懺悔的方法,就可以任意的造業,要偷就偷、要搶就搶、要吃就吃,做了之後再來懺悔滅罪,有這種預設心念、預設立場,明知故犯,懺悔就沒有效果。
佛法中每一件事情都有事、有理,所以懺悔的時候,事和理要同時具足。誦經、持咒、念佛、拜佛,斷惡修善,用種種的加行來消除業障,這屬於事。理,就要觀察這件事情是緣起、性空,一切善惡諸法都無自性,了不可得,能所俱空,罪也不可得,這就屬於理懺。事當中有理、理當中有事,事懺之後再加理懺;理懺之後,又不妨事懺。
如此融會貫通,事理圓滿,就無罪不滅,無福不生。罪懺清淨,福德就現前,就能消災免難、遇難呈祥,最後也能得到究竟的解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