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佛海探微









在家菩薩戒的意義與功德


《受菩薩戒儀》云:「莊嚴法身,以戒為瓔珞。破除煩惱,以戒作清涼。三皈五戒得人身。十善八齋生天報。持十戒、具足戒,出煩惱之愛河,得羅漢之聖果。」

菩薩戒弟子

  菩薩戒,乃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又作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受菩薩戒的佛弟子以本師釋迦牟尼佛為得戒和尚,文殊師利菩薩為羯磨和尚,彌勒菩薩為教授和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為尊證阿闍黎,十方三世一切菩薩為同學伴侶。

  我國菩薩戒的弘傳始於魏晉南北朝,其中在家菩薩所受持的六重二十八輕戒出自於曇無讖所譯之《優婆塞戒經》。南朝梁、陳二代,在家居士受菩薩戒之風氣盛行。梁武帝、陳文帝均為菩薩戒弟子。梁武帝曾造戒壇,太子、公卿、道俗、男女求受戒者四萬八千多人。至隋代,文帝從曇延受菩薩戒,煬帝從智顗受菩薩戒,唐朝宰相房融,及清康熙、雍正皇帝等歷朝王公將相,多是虔敬三寶的在家菩薩戒弟子,護持佛法不遺餘力。《梵網經》云:「欲受國王位時,受轉輪王位時,百官受位時,應先受菩薩戒,一切鬼神救護王身百官之身。」

持守淨戒 神王護佑

  從前有一個持淨戒的男居士,一天路經深山,四顧不見村落住家,夜幕降臨,急於找尋落腳處借宿,忽見前面不遠處一間小屋油燈閃閃,遂前往敲門借宿。誰知屋內只有一位婦人,待說明來意後,婦人說:「我丈夫是一個山妖羅剎,每夜回來。你住這裡會被他吃了。」居士說:「我是一個受過戒的佛弟子,有護戒神王保護,可請放心。」婦人於是安排他住在隔壁室中,居士這夜一心清淨虔持戒法,到了次日天亮,安然無事,遂告別前行。居士邊走邊想,認為婦人說有羅剎丈夫是故意欺騙他,應當不會有這種怪事,想著想著竟起了惡念,走了一段路後又轉身折返,不懷好意地要求再借住一宿。這位婦人原是被羅剎所強擄來的,因昨夜羅剎未回,她心想:「這位居士是個善良持戒之人,昨夜住此,便不見羅剎回來,或許正能制邪。」就答應了居士的要求。不幸的是,居士當晚存心不良,動了淫念,正想侵犯婦人之際……只聽得陰風一陣,羅剎破門而入,怒火熾燃。此時,又驚又怖的婦人問羅剎丈夫:「你昨夜到哪裡去了,為何未回家?」羅剎說:「我昨夜回來,見門口有神王圍繞守護,且房舍一片光明,不得已只好暫住他處。今夜回來,既沒見到光明,也沒有神王出現,所以能安然進門。」

  戒為無上菩提本,佛陀親制的戒法,近能保護佛弟子,消災解厄、遇難呈祥;遠能作為清淨三業得道證果的基石。受持戒律,頂戴奉持,真心敬信三寶,功德果報如是殊勝不可思議。《瓔珞經》云:「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是外道。」菩薩修因,眾生逐果。受持菩薩戒,能成就菩薩因地的發心,依戒而行,圓滿無上菩提,達至佛果,所以持戒是助道的因緣,修行的根本。

受持菩薩戒的功德利益

  《梵網經》載,受持菩薩戒得五種利益: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護。
  二者命終時,正見心歡喜。
  三者生生處,為諸菩薩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後世,性戒福慧滿。

  依靈源長老所撰著《佛說梵網經集義句解》,釋此五種利益如下:

(一)佛護益

  戒是十方諸佛所證所說之心地。故持戒者,諸佛常守護也。佛尚守護,則一切天地神鬼無不宗奉此人,自然進道無魔,得紹佛種。

(二)善終益

  戒是諸佛慧命,故持戒者,命將終時,正見慧命中,略無一毫人欲之私,純乎一體故,心生歡喜,遠離顛倒夢想無惡境現前。

(三)好侶益

  戒是生生世世、在在處處之良友,故持戒者,恆為諸大菩薩所友,以無惡黨混同。

(四)德備益

  戒是一切世、出世功德所囤聚處,故具足戒者,度生死、得解脫,六度彼岸從此而成就矣。一切法無礙自在。

(五)道成益

  全性起修故福由慧滿,全修顯性故慧由福成。故持戒者,具足福德、智慧兩足尊。此世他生於道易悟,福慧俱全。

  大乘菩薩戒法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為佛弟子應受持、應讀誦善學。受持「五戒」正人格、得人身;受持「八關齋戒」種出世因;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是更進一步盡未來際的菩薩發心。在家菩薩受此心地妙戒,依此最勝菩提心為根本,行六度萬行,必能自他俱利,諸事圓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