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佛學院園地








覺心觀照

在佛教學院中的每一天,學僧們用法、用心、用觀行,
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佛陀的教誨,
走著佛陀曾走過的心路,記錄下對心念的觀照;
覺心觀照——是一份修行人的作業。





心包太虛

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一年級 見閔法師

  在生活中,一般人多是以「我這麼想,別人一定也是這麼想」的模式,在心裡推敲他人的想法。然而「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不盡相同,對事情的看法往往相去甚遠;此時不能只從「我」的角度來思考,而是把「我」縮到最小,從客觀的立場看待,去理解對方的考量與處境。

  同體大悲的思考,讓我們逐漸放下「我執」,俗諦更為圓融,也是向佛菩薩學習「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量。


自歸依佛

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一年級 見崢法師

  「做事沒有覺性,就不是『歸依佛』」教授師這句話,對自己很有警示 作用。佛性,是人人本具的覺性,不能時時現前的原因,不外乎是被五欲六 塵所障蔽;順境,貪著喜歡的人事物,逆境,抗拒違逆的種種;心有住著, 覺性則隱匿,身口意三業隨順習氣煩惱,重複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始終輪 迴不止,受苦無量。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一再開示:「修行沒有別的,就是反省檢討, 慚愧懺悔」,觀照起心動念,從粗惡處改起,不斷地自省,就能持續提升。 平日透過收攝六根,轉化心中的妄想執著,當這念心清楚明白,覺性現前之 際,即是歸依自性佛。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