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23 期 |
|
本期主題:淨戒莊嚴 福德自來
|
|
受持淨戒福德聚
文/普林精舍夜間研經二禪修班學員 傳曜 《佛遺教經》云︰「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之所住處。」佛弟子以戒法為圭臬,做為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準則,落實持戒細行,便能成就世間、出世間的種種善法功德。 回想尚未學佛、未受五戒時的自己,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表面上過得風光,內心深處卻充滿痛苦與空虛,過度耗損福報的結果,惡業漸漸現形──高血壓、糖尿病、肺水腫、脊椎滑脫、心肌炎等病痛一一出現,病情更一度危急到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單……。 古德言:「禍兮,福之所倚。」危機就是轉機,由於同修多年來在精舍精進用功,立即勸發傳曜上禪修班,並發心受持三皈五戒,當下滿心歡喜答應,也開啟改變命運的修行之路。透過禪修聽經聞法,漸漸了解受持五戒的意義與功德,也深深懺悔自己往昔的荒唐無知。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發心持戒清淨,受益最大的是自己,透過戒法反省檢討,讓人生日新又新,步步光明。這念心不攀緣、不隨波逐流,時時刻刻清楚明白,謹言慎行,進退有序地處理紅塵俗事;將「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的心法,落實於待人接物中,讓有緣人都能皆大歡喜。 事實上,佛陀慈悲制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與不飲酒等五條戒法來保護在家居士,讓我們身口意三業清淨,不起惡念,不結惡緣,不造惡業,自然就能遠離種種苦果。五戒與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因為受持五戒,讓我提起覺性待人處世,也更明白因緣果報的真理,生活從此也更簡單快樂,而這種快樂不是藉由外在刺激產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法喜禪悅。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持戒,如同防護罩,幫助我們隔絕不良善的人事物,只要持戒清淨,就能一步一步邁向幸福美滿的人生,未來更能成道證果、解脫自在。 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創建中台禪寺、一○八家精舍,如今全家人在全省各精舍薰修佛法,也都受持三皈五戒。現在每年山上舉辦的八關齋戒更是全員到齊,全家人一起受戒、護戒,廣修善法,在菩提道上,同為法親,更祈願未來共證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