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本期主題:恭敬一切,人生更和諧







古德云:「君子無不敬。」
以虔敬之心,敬上謙下,
深信含生佛性本具,
敬人人敬──四海之內無不兄弟!
法界同安樂,
人生自是一團和氣!


禮敬諸佛--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佛法告訴我們,眾生皆有佛性、皆當成佛,只是覺悟與不覺悟的差別而已。所以,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生命,更要尊重每個人的人格。

  如何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就是對上、對長輩,要有恭敬心。現在社會上的人普遍缺乏恭敬心,而且或多或少都有疑心、慢心。恭敬心可以化掉疑心、慢心,由此慢慢地提升,還能使我們的心當中沒有妄想、沒有顛倒。假使每個人都有恭敬心,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沒有種種芥蒂。所以,有一分恭敬心,就消除一分業障;消除一分業障,就增加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增加十分福德和智慧。

處世以和 敬人愛物

  對於我們的晚輩,無論是子弟、學生、部屬,乃至於對待動物都要有慈悲心。佛經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世界上始終爭戰不休,人與人之間互相仇恨、鬥爭、排斥,就是因為缺乏慈悲心。想要達到世界和平,就要化掉瞋心。慈悲心養成了,就能化解瞋心,心當中就是一團和氣、一片光明。對別人慈悲,就是對自己慈悲,因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每個人都有慈悲心,社會就會一片詳和。

  不但對人要慈悲,對動物也要慈悲。現在社會有保護動物的法令,就是由「仁民」而「愛物」,將慈悲心從人擴展到動物,從動物擴展到植物。為什麼要養成慈悲心呢?在山林裡看到毒蛇、猛獸,會令人害怕,就是因為這些眾生從過去到現在都缺乏慈悲心。社會上的飆車族、不良少年,你看他一眼,可能就會大禍臨頭,這也是因為缺乏慈悲心。假使有了慈悲心,我們的身心就能平靜,對於身心的健康都有幫助。

  此外,對任何人都要和合、和氣。所謂「家和萬事興」,和氣才能致祥。每個國家都希望世界和平,所以都主張禁止武器過度發展,但是表面上禁止,私底下製作,因為你怕我、我怕你,互相都留一手,所以,要想達到世界和平,是不容易的。只有化掉每個人的貪心、瞋心、癡心,養成和睦的習慣,人與人之間才能和合、家庭才能和樂、社會才會和諧、世界才能和平。

了性平等 入真實道

  《法華經》中有一位常不輕菩薩,不輕視一切眾生,看到眾生便說:「汝等皆當成佛。」說完就禮拜下去。為什麼?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皆有佛性,覺悟了,眾生心就是佛心,所以應當禮敬、尊重。

  釋迦牟尼佛上半夜悟到四諦,證阿羅漢;中半夜悟到十二因緣,證緣覺果;到了下半夜,夜睹明星,大徹大悟,說了幾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悟到能看的這一念心,每個人都有。無論是看星星、看月亮,或是看茶杯、看桌子,能看的是誰?把能看的這念心收回來,這個覺性每個人都有。但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要收回來,也不敢直下承擔,所以這個心跟著境界起起伏伏,流浪生死。

  《六祖壇經》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佛者,覺也」,諸位聽法這個心,念念分明,要覺察、覺照、覺悟。心當中起了煩惱,馬上就知道,這就是覺察;起了煩惱,把它照破、把它化掉,這就是覺照;最後達到覺悟,這就是我們心中的自性佛。

  《金剛經》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就是自性佛。所以,要從這裡開始來返照自心,要時時刻刻覺察、覺照、覺悟,目的就是保持這一念清淨心、保持正念。堅住正念,隨順覺性,自性佛才存在。

  《楞嚴經》裡面講得更清楚:「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每個人都有知,有能知、有所知。我們看到外面的境界有善有惡、有是有非、有美有醜、有正有邪、有成有敗……這是知。知道肚子餓了,也是知;感到疲倦了,也是知。什麼是「知見無見」?只有絕對的知,不要再起第二念,繼續不斷地保持這個覺性,念念分明,處處作主,這就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本分。

  什麼是「知見立知」?我們這一念有第一知、有第二知、有第三知……這個心就跑掉了,所謂「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沒有安住正念,就生出三個細的煩惱;念念攀緣外境,又變成六個粗的煩惱,就變成眾生境界了。所以,時時刻刻要護念自己這念心,不起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疑心,念念分明、處處作主,時時刻刻不離當念,這就是自性佛住世,這就是真正的菩薩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