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也很複雜,有些人的人緣好,從家庭、職場到道場,人見人歡喜;有些人卻是人見人發愁,到處碰壁。可曾想過,一個人若把世間的頭銜拿掉,還剩下什麼能獲得大眾的敬重呢?希望別人對我們的敬重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就要做到儒家所說的:「敬人者,人恆敬之。」而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從尊重他人做起。
事如理 解行俱
尊重他人的第一步,就是要對人恭敬。記得初初踏入精舍,不管男女老幼,見到面都是雙手合十,互相說聲:「師兄!阿彌陀佛!」從雙手合十的剎那,心中起的是恭敬、平等的心念,法界自然清淨詳和。儘管當時還沒報名參加禪修課,佛法已然藉由「尊重他人」,開演一切眾生佛性皆平等的境教。
初級禪修班開始上課時,「佛門行儀」便教導禮佛三拜,從合掌當胸到五體投地,將最尊貴的頭點地,此時內心是清明且謙和恭敬,也不知不覺折伏了心中的驕慢。而中級禪修班的〈普賢十大願王〉,教我們學佛從「禮敬諸佛」做起,明白眾生皆有佛性的道理,自然在事相上就能做到恭敬他人,因此禮佛不是形式,也不是迷信,而是落實解行並重的修行。
所謂「我慢高山,法水不入」,慢心深重不僅影響人際關係,也障蔽了清淨心,不易與佛法的真理相應。相反的,有了恭敬心,就能柔軟、謙虛待人,少了慢心,舉手投足間自然流露出對他人的尊重。
禪修班薰修一段日子之後,也在精舍發心活動組的執事。雖然發願要修菩薩行、行菩薩道,可是菩薩道實踐起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在各項法會、活動與不同的學員合作,遇到理念、做法不同的師兄,如果沒有觀照自心,就容易產生磨擦、衝突,自己也曾經在雙方溝通與協調時,因為無法達成共識,而有了爭執,因此起了煩惱。
覺即佛 凡聖等
傳朔回過頭來反省並且反問自己:每個人都值得被尊重,而尊重對方的原因是由於他的身分地位高、年齡較長,還是資歷比較深呢?或許,我們都被職場的身分與世間的角色所障礙,不自覺地流露出過去的習氣。但是佛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靈知靈覺的心,佛與眾生的覺性平等不二,差別只在於心的染淨程度不同罷了。佛是已經漏盡煩惱的聖人,眾生心中的煩惱尚未斷除,只要除去內心的染污,一樣能夠超凡入聖,因此每個人都值得我們尊重。
六祖大師說:「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是非是從分別與執著所產生出來的,因此要經常回光返照自心,反省檢討,修正自我,若一味執著別人有過,起了煩惱,道業也難以成就。此外,人與人的互動沒有尊重、沒有傾聽,就不能了解對方;若能尊重他人,便能看見對方的需求,也能夠發現對方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智慧和經驗。
佛法講因緣果報之理,善業、惡業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若真能懂得尊重他人,心量自然能打開,因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既然這一切都是心意識變現出來的,不就像是一場夢嗎?知道自己在作夢,就別把夢境當真,進一步叫醒作夢的人,以清楚明白的心待人處世,尊重他人便是尊重自己。如此一來,不僅人生海闊天空,又能廣結善緣、左右逢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