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本期主題:善自調御入真道







經云:「唯自調者,得至泥洹。」
面對身疾、心惱,
憂悲喜怒、進銳懈退,
以覺性為鞭,
未調令調,不正使正,
善御六根,去惡即善,
安抵彼岸。
佛法生活化 清淨安樂行

文/普正精舍夜間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法心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提出「佛法五化運動」,正是落實經典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其中,佛法生活化,即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覺性,以正知正見調和身心,自覺覺他、自利利他,讓自己獲益良多。

  坦白說,我本是脾氣不好,且壞毛病很多的人,諸如貪小便宜、貢高我慢、看人不順眼、喜歡批評人、容易怪罪別人,甚至在他人背後說三道四等,貪瞋癡三毒皆具足。

  在偶然因緣下,遇到老朋友,帶我到精舍,上襌修班聽經聞法、禪修靜坐、調身調心,了解禪修的意義與方法,薰修四聖諦、五戒十善、六波羅蜜,以及中台四箴行等佛法的道理,並且學習佛的清淨身口意三業,不斷地透過覺察、覺照,轉惡念為善念,試著在世間五欲境界中,不被外境所轉。

  沒想到,不久過後的一次住戶聚會中,鄰居們竟異口同聲地說,我改變很多,感覺像是換了一個人,問我是如何做到的?閒談之中,知道他們心中有些煩惱,因此藉這個因緣,順水推舟,帶兩位鄰居到精舍上禪修班。從中深刻體會到禪修學佛,不但自己能善調身心,減少煩惱,又能接引眾生,親近佛法,真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我有一個孩子出生時,因為長時間待在保溫箱,導致輕度智力障礙,所以必須付出更多的心力來照顧、教育,常常筋疲力竭,不免自嘆自怨,甚至亂發脾氣,影響家庭生活及與親人之間的互動甚鉅。

  然而自從到精舍禪修學佛,了解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如來看待眾生都是佛的道理之後,心想:我也想成佛!於是開始用佛菩薩的知見,視我的小孩為未來佛,以供養佛菩薩的心念照顧他。很奇妙的是,當心念一轉,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竟油然而生,情緒平穩許多,不會輕易亂發脾氣,家中的氣氛也為之一變。

  學佛,到精舍聽經聞法,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透過自身實踐修行,落實「禪者佛之心,教者佛之口,律者佛之身」的真理,轉業力為願力,遠離顛倒夢想,體會人人本具的清淨自性,才能真正離苦得樂,進而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目標。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