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固不壞精進行
文/見鉢法師
在精舍,常聽到「學佛一段時間了,感覺自己好像都沒進步」,或是「佛陀這麼有智慧,成佛對我來說,好像太難了,是不是修修福報就好了?」這不是現代人才有的疑惑,早在佛陀時代,佛弟子也有相同的困擾。
佛陀之子羅睺羅,七歲隨佛出家修行。在某次佛陀開示中,深感自己智慧不足,無法受持如來智慧,唯恐虛受信施,於是向佛請求捨道還家。佛陀告訴羅睺羅:「天降大雨時,每一滴雨滴雖然微小,互不相干,但是此時若放置一個大容器,很快就能盛滿雨水;學佛智慧也是如此,從小處開始,最終將成大器,不但能盛滿一個容器,還能盛滿無數個器皿,這就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般人都知道學習要有所成就,腳踏實地的努力必不可少,世間做學問尚且如此,何況是調伏熱惱、啟發自性智慧的成佛大道!
究竟要如何讓這念心堅定修行且發心長遠呢?首先要發願。做每件事情都有一個目標,循著目標前進,方向與距離就愈來愈接近;修行若能以願導行,就能堅持到底。願有長遠、近程之別,學佛的最終目的是成就佛道,因此可以效法釋迦如來的五百大願,或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佛十二大願,乃至於普賢十大願;近程可發願調伏、對治自身較深重的貪瞋癡等煩惱、習氣。
再者,佛法強調解行並重;佛說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作為生活中實踐修行的圭臬。經云:「雖誦千言,不行何益?不如一聞,勤修得益。」因此,修行學佛並非紙上談兵,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修行路上點點滴滴的努力,都是功不唐捐。
三者,修行須回歸心性,以不生不滅、本具的清淨心為本,成就涅槃正覺之果。《圓覺經》云:「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行者依著菩提心發心修行,即是真正堅固不壞的精進。
佛陀曾讚歎精進之行:「人能愛樂修行精進,無事不得;得至佛道,終不虛也。」溈山靈祐禪師亦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古來大德縱使開悟得道,也不懈廢。《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修行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筆直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