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慢恭敬行--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貪、瞋、癡、慢、疑、邪見,是眾生的六個根本煩惱。每個人都有慢心,有了慢心,這個心就像一潭渾水,昏沉、迷糊,障蔽自己的道業。因為有了慢心,始終不承認他人;總是故步自封,自己的知見就不能百尺竿頭再進步。別人看到我們有慢心,也不敢跟我們講真話;講了真話,我們不但不感激人家,還認為別人在找麻煩,於是周圍的善法愈來愈少,所結交的善知識也愈來愈少,這些都是慢心在作祟。《佛說四十二章經》云:「除滅我慢難。」要把慢心轉識成智,就要下一番工夫。
摧我慢幢 達諸法空
佛法講,慢有七種。
第一,慢:「於劣謂己勝,或於等謂己等,由此起慢。」對劣於自己的人,產生了自己較為殊勝的想法。例如自己的學問好、品性好、相貌很端正,也學了很多技能,看到人家長相不好,學問、技能也不如自己,無形當中就產生一種優越感,看不起人家,這就是「慢」。
第二,過慢:「於等謂己勝,或於勝謂己等,由此起慢。」對與自己同等的人,硬說自己勝過對方;對勝過自己的人,偏說對方與自己同等,這就比較細微了。例如別人與自己的身體健康情形相同、學問也相同,自己偏偏認為對方不如自己;或者是別人的學問、技能都比自己好,自己卻偏偏說對方和自己差不多,這就是「過慢」。
第三, 慢過慢:「於勝謂己勝, 由此起慢。」對勝於自己的人,起相反的看法,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例如自己的成績不好,看到別人考甲等、考九十分,自己偏偏不承認,認為他沒什麼了不起,可能是作弊、可能是老師對他很好……這就是「慢過慢」。
第四,我慢:「於五取蘊謂我、我所,由此起慢。」於五蘊假合之身,執著我、我所,恃我而起慢。我慢是七種慢的根本。眾生就是執著有我,把色、受、想、行、
識五蘊假合的身體執為實有,執著我的眼睛、眉毛、耳朵,執著身材很苗條、身體很健康……內執有我,外執有我所,不但認為自己超越了人家,而且認為我所有的東西也比別人好,這就是「我慢」。
第五,增上慢:「於勝功德未得謂得,未獲謂獲,未觸謂觸,未證謂證,由此起慢。」於尚未證得的果位或殊勝的功德,自認為已經證得。例如有些人打坐時看到一些境界、得到一些輕安,一聽開示、一看佛經就能明白,知道什麼是俗諦、真諦、中道第一義諦,也知道什麼是菩提、涅槃,不但知道,好像還有一點點相應,於是就認為自己的修行很不錯了、已經成道證果了。其實這只是一些相應的境界,並沒有證果。有了這些境界,就認為自己已經成道證果,就產生了「增上慢」。
第六,卑慢:「於他多勝謂己少劣,由此起慢。」對於極優越之人,認為自己只是稍劣於對方;或是雖已承認他人高勝、己實卑劣,卻絕不肯虛心向他人學習。例如看到人家修戒、修定、修慧、修六波羅蜜,很精進、很用功,任何方面都超過自己,自己知道不如人家、差人家一截,感覺很自卑,卻始終不敢面對現實,也不肯虛心向他人請教、學習,反而認為:「沒什麼了不起! 你好你的, 跟我有什麼關係?」還是依然故我,這就是「卑慢」。
第七,邪慢:「實自無德,謂己有德,由此起慢。」無德而自認為有德,就產生了邪知邪見。社會上這種人也不少,自己懵懵懂懂、迷迷糊糊,卻認為自己很有德行,已經得了禪定、已經開悟……這就稱為「邪慢」。
敬以存心 除滅我慢
我們明白了這些因素,就了解「慢」確實是修行很大的障礙。無論是哪一種慢,都要反省、檢討。要想破除我慢,就要修析空觀,靜坐時思惟哪一個是我?眾生執著色受想行識五蘊為我,五蘊分為色法、心法。色身屬於地、水、火、風四大假合,所以是空;心法屬於受、想、行、識,也是空。最後畢竟空寂,沒有我、也沒有我所,這樣就把我慢破除了。
在生活中要了解, 大眾都是我的善知識,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願意放下我執,虛心去求教,這樣就能把我慢心降伏下去。我們拜佛、懺悔,也是在降伏自己的我慢,六祖大師云:「禮本折慢幢。」禮佛的目的,就是在折伏我慢、降伏自己的慢心。佛經裡有一位常不輕菩薩,看到人就禮拜:「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知道人人都有佛性,對人恭敬,就能折伏我慢。
中台四箴行的「對上以敬」,就是用恭敬心來除去我慢的障礙。我們對任何人都有恭敬心,就能去除自己的慢心;有了恭敬心,家庭就能和諧,社會就能安定,人與人之間就能減少很多的煩惱和磨擦。能做到這些,做人、做事就會減少障礙,今生就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不用等到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