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本期主題:忍辱第一道







佛如花果,眾生如同樹根,
以大悲水饒益眾生,
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
能忍,則慈心增長,恆為眾生善友,
饒益眾生,終成佛果。


啟動生命的轉變

文/普蓮寺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明


  近日為了自己想做的一件事徵詢同修意見時,得到不出意料的簡短反應:「不中不日。」乍聽之下,自己起了:「又來了,總是不贊同我的想法;說話的口氣、方式就不能溫和、理性一點嗎?」的念頭。當下馬上覺察到自己起心動念了,還掉入向來對家人的慣性思惟,又隨順習氣了。

  觀照到此,嘗試依著聽聞的教理來止住妄念習氣──忍住想反駁、回嘴的習氣,努力保持靜默;以師父常提醒的「這念心本自清淨、收回念頭、剎住妄想……」,如此反覆思惟,慢慢地心能靜下來。體會到若不忍住當下這些不愉快的起心動念,就是隨順習氣、輪迴六道!迅速提起正念,思惟教理,不斷勸發自己並落實「忍辱」的工夫,為的是改變、扭轉生活中不斷輪迴的狀態。

  經過這件事情,重新整理自己修「忍辱」的知見及落實的作法,亦即在平日面對境界時,自己要先忍住習氣,繼而提起覺性觀照當下的起心動念,接著反覆思惟平日薰修的教理,思惟清楚了,就能讓自己在事件中做出正確、良善的決定。如此藉由佛法的薰修,了解自我的轉變,先要從忍辱工夫練起,有了忍的工夫就能觀照、思惟,然後改變輪迴狀態,啟動生命的轉變。同時,藉由忍辱進一步觀察到「歇即菩提」的道理。但煩惱、妄想、習氣真的堅固難除,所以提醒自己要藉境返照、審視及淘澄無明習氣,如此才能向上提升。

  《佛遺教經》云:「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面對種種境界時,忍住自己的起心動念、無明,時間久了真的能逐漸減輕妄想、煩惱、執著,成為真正有力的大丈夫,這也才算是開始修道。

  佛法的真理,讓弟子從落實中體會到佛法的深遠及浩瀚無邊,此生能於正法道場聽聞善知識的開示及化導,誠何其有幸!弟子謹記見燈大和尚的殷殷叮囑──「要深化修行、不得少為足、要深入經藏」,深信如此做,一定能夠遠離顛倒妄想、回歸本來面目。效法大善知識們所發的誓願「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行願無有窮盡」,生生世世依教奉行,與一切眾生共證菩提,以回報三寶、善知識、眾生之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