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思修以善調身心
文/普因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品
氣候變遷讓澳洲連續數月、綿延千萬公頃的森林大火波及上億生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數以萬計的人往生,面對瞬息萬變的巨大衝擊,該如何自處?從佛法「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佛性本具」的道理,我找到了解答,在法門中找到善調身心的方法,在善知識的護念中得到珍貴的助緣與啟發,學習在日常運用,自得安住。
記得之前的舊精舍面積小,平日師父們需與居士同桌用齋。初至精舍就要與住持法師面對面吃飯的我,全身莫名的僵硬、緊張萬分,實在不知如何「將飯好好下嚥」。當時鼓起勇氣跟師父說明自己的窘境,師父問:「是誰在緊張?」只有五個字,卻如雷貫耳,自己如夢初醒,也在心中問自己:「對啊!是誰在緊張?」頓時僵硬、緊繃不再。縱然當時還未開始上禪修課,對佛法一無所知,卻在師父慈悲引領下,開始有了「覺察」的體驗。
後來在煩躁、緊張時,學會反問自己「是誰?」常能先止住當下的慌亂,再問「怎麼了?」覺察自己情緒、心念、身體的狀態,接著檢視「為什麼?」試著找出原因、問題,最後思考「能做什麼?」擬訂辦法,在「因」上努力,才能解決問題。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多欲、執著是心、身的苦源。覺察自己平日的生活行為、情緒,反思當下的狀態與心念,發現:緊張、擔心通常是因為過於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若心中有「貪」,則生活作息無度、懈怠,愛吃美食、愛上網……有「瞋」則情緒起伏大、常生氣。體會到起心動念決定行為的表現,所以調身、調息、調飲食、調睡眠,無一不與調心相關。而在誦經、念佛、靜坐、出坡、領執事中練習的定力、專注力,能與調身、調心的作主力相輔相成。透過經常練習,發現:每次念頭生起時,覺察力出現的時間點愈來愈快,「收手」的速度也有進步。
師父曾說:「知而不著。」面對萬事萬物乃至人際關係,要練習知而不著,因「著」便起妄想、分別、執著,心念、情緒、行為便隨之起伏、妄動。憂惱多念的我請示師父:「煩惱多該怎麼辦?」師父說:「煩惱即菩提。」日後煩惱、憂心時,便以「煩惱即菩提」轉念,並學習用佛法思惟,且化為行動去面對、處理。
感恩佛法成為隨身錦囊,在不安、迷茫或困頓的「當下」提點自己,照破迷霧、調心調身、學習安住。祈願無量眾生也都能蒙佛法益,往菩提之道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