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本期主題:克服瞋心 轉念生慈







《大寶積經》云:「如來但說一慈悲觀無上正法清涼妙藥,
用以塗傅,無量眾生瞋恚熱惱皆得除滅。」
但起慈心,瞋惱悉消除,諸法良藥慈悲為上首。


菩薩慈眼視眾生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三年級 星空法師


  在鹿野園的墨西哥落羽松樹下,掃著猶如「落雨」般不斷掉下的樹葉,心裡起了個念頭:「要掉到什麼時候!」組長笑容和藹地向自己說:「掉了沒關係,再掃就好;不掉才麻煩──死了就不好了。」平實的幾句話,如清涼的甘露水般,澆息自己心中微細的不耐與瞋惱。從而體會到,菩薩起心動念皆以慈悲為根本,處處想的都是他人。

  眾生常因不稱心如意而瞋怒,若仔細思惟,無非是由於現實與自己所想的相違背所致。當我們都以自己為出發點,如:他害我做白工、他踩到我的點、他傷到我的自尊……憤怒感即隨之而生。而菩薩與眾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利益眾生,心中常懷大慈悲心。

拔苦與樂 冤親平等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慈悲能拔除眾生的苦難,令眾生普得利樂。不需要有多大的財富或權勢,只要有悲憫之心,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細心的動作,都可以是慈悲心的具體展現。

  慈悲可以使剛強的人柔軟,使憤怒得以化解,是對治瞋毒的良藥。常以慈心待人,不論別人如何無禮,乃至傷害自己,始終不忍見其苦、欲令其樂,不僅破除我執,亦成就了忍辱、禪定等種種波羅蜜,為成就佛果之基礎。《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欲發心修行,成就道業,慈悲心乃一切之根本。

  真正的大悲心,應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知見。不論眾生是窮、是富,不論是對自己好、對自己不好,不論是親友、是素昧平生,乃至是動物、是植物,都一視同仁,不起分別、憎愛,達到冤親平等。

如實踐行 道果必成

  「瞋心重,要怎麼培養慈悲心?」粗重的瞋心,是凡夫眾生共同的習氣。五停心觀:「多瞋眾生慈悲觀」,修習慈悲觀,降伏自己的瞋心;修自利利他菩薩行,觀眾生苦,長養慈悲。《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云:「此等眾生亦於過去無量無邊生死劫中,恆為父母六親眷屬,常為我故造不善業,今在餓鬼受斯苦報,菩薩摩訶薩觀是苦已,起大悲心。」每當看見令人退避三舍的大蜘蛛、蟑螂時,作是思惟:這是自己過去生的父母,為了養兒育女而造了種種惡業,今生淪墮畜生道受苦,牠們的苦,我有責任。如此思惟,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不再厭惡、畏懼,而給與三皈依,祝願來世得人身以之修行。除此,七周緣慈、自利利他的四無量心……只要精進不懈,持之以恆,腳踏實地去落實,必能化解心中的瞋毒,使慈悲心苗開花結果。

  過去曾有隻被老鷹追逐的鴿子,躲到舍利弗尊者的影子下,依然戰慄不已,可是當移到佛陀的身影下,則泰然自若,無有恐怖。這就是因為佛陀三大阿僧祇劫修菩薩行,具足慈悲的功德力。在中台公案中,也有許多人欲向開山祖師訴苦,但是每當見到面、聽到開山祖師的聲音,旋即忘記自己在煩惱什麼。無論是佛陀或是祖師大德們,心心念念的都是慈憫眾生,舉手投足自然散發慈悲攝受、使人心安的法界,這都是慈悲的力量。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儒家的「仁」,即是慈悲,儒家或佛法,皆以慈悲為核心知見。欲解瞋毒之害,慈悲是最上好的藥方;欲增長慈悲心,從利益大眾的菩薩行中去磨鍊。在中台的我們,是何等有福報,有大善知識作最好的示現,從言教、身教,點點滴滴都讓弟子們學習如何在菩薩道場中自利利他,從利他中增進慈悲心,遠離瞋恚、斷除煩惱。只要隨其腳步依之而行,步步緊跟,修行必定能有所成就。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