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
 
本期主題:報恩精進益群生







古德云:「欲報深恩者,必須精修道業,
日夜忘疲,心開意解,即行度脫,是真報恩。」
一切眾生皆是過去父母、皆有深恩。
是故精進奮迅,如說修行,令同獲法益,離苦得樂,
是名真報恩!


精進修行 上報四恩──惟覺安公老和尚開示

編輯部整理


  佛法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所謂「四重恩」,第一是父母師長之恩,第二是眾生之恩,第三是國家之恩,第四是三寶之恩。

  一般人只知道「感恩、報恩」,佛法更進一步告訴我們要「知恩」,這是最重要的。「知」就是一種智慧、一種道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據一個道理,如同一般人所說,做事情不能輕舉妄動,要有法源的根據,這樣就具足正當性;如果我們沒有知,不了解當中的道理,做一切事情就會盲目、沒有正確的方向。佛法最重要的就是知見,所謂「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聞就是要博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所以我們首先要「知」。

真知四恩感於心

  第一,為什麼要報父母、師長之恩?父母對我們有生育、養育、教育,種種恩德,所謂「推乾就溼」,就是形容父母撫育子女的辛勞,寧願自己睡在溼的地方,也要讓小孩睡在乾爽處。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都講要盡孝,就是我們要知道父母的恩德,這個「知」很重要。知道了父母之恩,就要感謝父母,進一步要報恩、要採取行動;前面是思想,然後是言論,最後一步就是實行,我們要有這種智慧。對於師長也是一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長有教育之恩,所以我們對於師長要知恩,要感謝、感恩,最後要落實為行動來報恩,這就是一個道理。

  第二,為什麼要報眾生的恩?有眾生,我們才能修菩薩行。佛法說,一切都是緣起,都是互相成就,你成就我,我成就你;我們一個人不能獨立生活,都是互相依存,你依靠我生存,我依靠你生存,所以是眾生成就我們的功德。舉例來講,我們天天都要吃飯,有些人會認為:「只要我有錢,就能夠買米煮飯,吃飯有什麼困難?」可是我們想一想,米從哪裡來?米是經過農人辛苦地播種、插秧、收割、曬穀,還要把穀子碾成米,商人再用交通工具運送到市場上去,我們才能買到米;買了米,還要用水、用火、用電來煮飯,水、電也需要很多人貢獻時間、精神、智慧……從這個角度來看,一碗飯確確實實不容易,經過重重疊疊的因緣、很多人的辛苦與貢獻,我們才能吃到這一碗飯,這就是互相依存。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依存,生活才有保障,生命才能延續。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彼此之間只有知恩、感恩、報恩,絕對不會有殺盜淫、綁票勒索,這就是正知正見。

  知道每一個眾生對我們都有恩德、恩典,就要報眾生的恩。佛法講,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現在的親眷,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一切眾生皆當成佛,這就是一種道理,我們先要「知」。心中有了這個道理,依理去實踐,就會很踏實,不會有絲毫勉強。

  第三,為什麼要報國家的恩?一個國家要富強、興盛、太平,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如果這些做不到,我們住在這裡,得不到國家的保護、保障,就會人心惶惶。我們今天能夠有很好的工作、家庭,又能修行學佛,是由於國家給我們很大的保障,所以要報國家的恩。

  最後,要報三寶的恩。三寶給我們法身慧命,告訴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進一步告訴我們超凡入聖,每一個人都能成佛、成菩薩,這就更不簡單了。所以佛法講,功德歸三寶,好事給大眾,壞事自己經常檢討反省,這個就是知。知了以後,要有一種感謝的心理;如果知了以後,沒有感謝的心理,那就還沒有達到完全的知。所以要徹底的知,知到究竟,就會去實行;實行到究竟,那就是真知。

道業成就真報恩

  我們先要「知恩」,知了以後要「感恩」、感謝,最後要「報恩」、要採取行動。怎麼樣報恩呢?我們在修行當中,契悟了真理、契悟了佛法,一念相應,證到三昧,悟到空性,乃至於悟到覺性,這就是報恩。用我們的修行來報恩,修行成就了,功德成就了,道業成就了,這就是真正的大報恩。

  我們自己修行成就了,與報四重恩有什麼關係?要知道我們這個世界是共業,共同在這裡受報,也共同在這裡造業,有善業、有惡業,有世間業、有出世間業,我們禪坐就是在消業;我們每一天用功、早晚課誦,把功德回向給父母師長、法界眾生,這就是一個大慈悲心,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如果我們進一步再用功,成了道,有智慧、有定力、有悲願,乃至於神通妙用,把這些成果貢獻給大眾,來普度眾生,這就是真正的報恩,不但現在能夠報恩,盡未來際都可以報恩。如果每個人有了這種想法、這種認識,自己的道業一定會增進,絕對不會退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