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中台廣傳







中台禪寺一百一十四年度春季大眾精進禪七

文/編輯部

中台禪寺一百一十四年度春季大眾精進禪七

  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六日,本寺舉辦「春季大眾精進禪七」,恭請住持見穎大和尚主七。近九百位來自台灣、美國、澳洲、義大利、香港、日本等海內外精舍各級禪修班學員,把握勝緣,回到中台禪寺精進禪修;亦有數名來自義大利天主教修士一同參與,親體靜坐禪修的法喜。全體學員於每日十支香,坐香、行香、早晚課誦、過堂動靜間反觀自照,以期明悟心性。

精進禪七 真參實悟

  一月三十日下午三時三十分,主七見穎大和尚於圓明講堂、圓覺禪堂主持灑淨與起七儀式。下午四時三十分,起七茶會上,主七和尚以一杯清茶,提點大眾參究「喝茶的是誰」,並揭示禪七的目的,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禪七當中,要找到自己的菩提之家、找到生命無盡的泉源,就要在每一個當下直下承擔,照顧好自己的心。

  起七次日,恭請主七和尚慈悲正授八關齋戒,以受戒功德助益學人收攝身心,淨化三業;並恭請中台男眾佛教學院院長見滌法師為大眾講戒。說戒法師為大眾逐一解說八關齋戒戒條的意涵,令大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並舉佛法公案、生活實例,啟發學人透過行持戒法,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助益禪修,契悟清淨自性。

1.主七見穎大和尚主持灑淨、起七儀式。
2.3.見穎大和尚為學員正授八關齋戒,助益學人淨化身心,於禪七中精進辦道。

  禪七期間,主七和尚為大眾開示:我們參加禪七,也叫做「打七」,它有事上、理上的道理。第一,禪七的「七」來自於時間,指我們八天七夜的用功。為什麼要選擇七天?一方面,如果時間太長,十天、半個月,大家可能沒辦法抽出這麼多時間;如果只有一天、兩天、三天,時間不夠,也沒辦法達到效果。所以我們就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讓大家來用功,這是打七在事上的意義。

  其次,打七,就是要把「七」打掉,這個「七」代表的是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又稱為末那識,第七識恆執有我,就是我執。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我執,這都是因為第七意識的關係,由於這個第七意識,形成我們固定不變、僵化的想法,例如執著自己的喜好、個性……這就屬於「人我執」。我執比較重,就是對自己的想法、個人的喜好……產生僵化、固定的堅持,而且非常堅固;乃至認為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一點彈性都沒有,這些都是因為我執而產生。

  打七就是要把這個第七意識打破,第七意識顯現出來的,就是我們處理事情時,那些堅固不變的想法。我們在生活中、在家庭裡,有時跟父母、同修、孩子的關係不一定很好,乃至遇到種種兩難的境界。這些境界,透過我們在禪七中靜下心來觀察,會發現其實是在過程中,有些細節我們沒有注意到,於是慢慢產生出一種習慣性的參與方式;而我們就在這些習慣性的選擇當中,愈來愈糾結。在這個狀態中,我們必然要去做一些取捨,但是該怎麼做取捨?我們沒辦法控制所有的條件因緣,也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就像現在在禪堂裡,我們沒辦法控制每一個因素;可是有一個東西可以控制,就是我們這念心、我們參與的方式:當我們觀念改變了,我們參與的方式就改變了。

  透過禪七,我們重新來審視,知道過去那些讓我們覺得苦的、兩難的想法、觀念,是由於我們心中的喜好、執著所產生;而這些僵化的想法,執著常、一、不變的「我執」,就是造成苦的來源。所以打七,就是要把這個僵化的我執打破。怎麼打破?首先,要了知所有僵化的觀念,都是來自於自己堅固不變的想法;要改變這個想法,就要了解緣生緣滅、體性本空的道理,只要條件因緣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對於外面的因緣條件,我們雖然沒辦法完全控制,但透過我們參與的方式卻可以改變它;而只要我們能作主,參與的方式就改變了。

  所以禪七當中,打破我執的第一個方法,就是先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如此慢慢就能產生作主的力量。有了這個作主的力量,我們就能依著覺性來做選擇,如此參與的方式就能改變;參與方式改變,結果就會不一樣,這樣就能把我執慢慢轉化。當我們心愈來愈細,愈來愈能作主,我執就轉化得愈多,更進一步契入空性,就能把我執打破。

1.禪七期間,主七和尚為大眾開示靜坐、參禪要領,指引學人明悟本心。
2.3.海內外近九百名學員把握勝緣回山用功,透過禪修,定心、淨心、明心。
4.5.學人於過堂、行香之間,練習返照自心,保持這念心清楚、明白、作主。

菩提大道 就路還家

  禪七期間,主七和尚提示數息、觀息、參話頭、中道實相觀等方便教法,並舉禪宗祖師法語、公案,啟發學人確立正見,深化思惟;學人依循主七和尚指導,於禪堂中精勤返照,鍛鍊作主工夫。為護念外籍學員亦能專意參究,主七和尚更以英語為海外學員開示法要,再次提示靜坐、參禪要領。二月五日起安排團參,開放學人提出禪修中的疑惑,主七和尚詳盡解答,助益學人信得增長,於禪修中更上層樓。

  二月六日,禪七圓滿。解七茶會中,學員踴躍歡喜,上台法布施,分享禪七中的體悟與法喜。茶會圓滿之際,主七和尚更諄諄期勉大眾: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念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是絕對平等的,但它能應時隨緣而顯現。我們在每一個當下,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在這當中,我們的覺性都能現前、能作主;如此,無論做任何事,都是我們覺性作主所顯現出的作用。所以解七法語說「應時隨緣現世間」,這念覺性在世間就是這樣來呈現,遍地都是。真正明白此理,心淨則佛土淨,紅塵俗世也是佛國淨土。

  起七有個茶會,解七也有個茶會,既然是茶會,我們總要喝一杯茶。如果能體悟到喝茶的這念心,喝的就是趙州茶,無論在何處都可以喝到這杯趙州茶。祝福大眾在新的一年,處處隨緣,都能喝到趙州茶。

  七日禪修功圓,學員們滿懷法喜禪悅,將禪七中領悟到的這念清淨心,在生活中繼續保任、用功,為人生帶來光明與希望。

1.主七和尚於團參中為學人解答禪修疑惑,令大眾確立正見,更增信心。
2.3.此次禪七,亦有數名來自義大利天主教修士一同參與,親體靜坐禪修的法喜。



解七茶會學員心得

編輯部整理

解七茶會學員心得

義大利天主教修士、San Leonardo修道院負責人╱Guidalberto Bormolini
  這次的禪七,讓我受益非常多。中台禪寺是一所非常好的學校,所有法師的言行舉止,都非常好。如今社會充斥著混亂、戰爭,還有孤獨,更需要這樣的一個空間,能夠提供一份寧靜。我們不應把慈悲跟心靈的安靜分開,我們需要有像中台禪寺這樣一個寧靜的家。在這裡我們學到了很多,深深地沉浸在這份寧靜當中,也從中找到了智慧。在禪七當中,雖然是禁語的,但是我們之間的友情跟心靈是相通的!

義大利華義寺護法會副會長╱傳敬
  在禪七過程中,我體會到主七和尚開示的「寂寂」跟「惺惺」,團參時,我把這個體會向主七和尚請教,主七和尚提到,還是要站得久,站得長。我知道了什麼叫做「如如不動」、「了了分明」,什麼是「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些道理我以前不了解,現在,有了這種體會以後,發現這些道理講的全都是一個。有過自己的體會以後,對中台的佛法就更加有信心了。

普善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法真
  感恩所有義工菩薩們,我們打七坐香完後,架房都是乾乾淨淨的;感恩行堂的人員,每當用完午齋回去寮房途中,聽到洗碗區的聲音,都喚醒自己之前護七的那一念初心。解七茶會即將要結束了,但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打七,從來不會間斷。我們一起期勉在新的一年,繼續以禪心福佑自己,福佑大眾,繼續護法護教,深化修行,永不退轉。

普豐精舍研經禪修班學員╱傳邇
  禪七中體悟到,原來我以前都在用錯誤的知見過人生,執著吵雜的聲音是「不好」、鳥語花香是「好」,所以我一直執著禪七期間怎麼會有那些聲音?這些起心動念害得自己不斷起惑、造業、受苦。於是當下進一步思惟,在禪七中有師兄打噴嚏很大聲,自己被嚇到時,是不是可以換一個念頭──他在提醒我,是不是在打妄想?有沒有在用功?如果希望下次打七可以更好,就要時時回光返照、牧牛,念頭跑掉了,不斷拉回來,要做一個更柔軟的人,禪修班要繼續上,一定要每天做定課。

普圓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法惺
  在精舍上禪修班時,住持法師提到,要從靜坐中了解到自己心念的問題,才能斬斷輪迴,所以很感謝可以打七。這九年來打七,一路倒吃甘蔗。法惺的色身一直不好,常常沒辦法專心用功,到了第九年,身體也慢慢愈調愈好。未來法惺想要護念大學的佛學社,希望能夠招到更多學生,也希望未來的工作能兼顧到每次打七。

普豐精舍初級禪修班學員╱力瑋
  禪七中,我體會到「無為」是「有為」的基礎。其中一天,我感受到自己更接近寂靜,在那樣的狀態下,我發現自己比較平靜,也可以選擇要不要跟外面的聲音互動,這個是一個新的體悟。再者,我體悟到人生每個當下的組成,就像我來這裡的因緣,其實就是由一個一個因緣,把我帶來這裡。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悟到這念心的重要,但我拿到的可能還只是一把破碎的鑰匙,所以回到日常生活,我會持續用功,讓自己更接近這念心、更接近無為,才有辦法成就一切有為法,我也會用無為的心態來積極面對人生。



中台禪寺2025年度春季大眾精進禪七起七法語

 主七大和尚 釋見穎   2025年1月30日

 晨鐘暮鼓聲幽遠 白梅紅櫻暖春寒
 緣生緣滅性本空 非動非靜心自安
 堅住正念定慧香 隨順覺性如是然
 莫道紅塵皆束縛 自在花開春滿園
 諸位知識,即今起七一事,最後一句又怎麼說法?
 日用無心不住相 隨處性淨皆故鄉
 起—

Chung Tai Chan Monastery
2025 Chan-Seven Spring Retreat for the Public Initiation Verse

 Retreat Master Venerable Jianying, January 30th, 2025

 Morning bells and evening drums echo deep and far,
 White plum and red cherry blossoms warm the spring's chill.
 Arising and ceasing, conditioned things are empty in nature,
 Beyond motion and stillness, the mind naturally rests in peace.
 Abide firmly in right mindfulness, the fragrance of samadhi and wisdom permeates,
 Follow the nature of awareness, everything unfolds just as it is.
 Say not that all in samsara are enfettered,
 When effortless freedom blooms, its scent fills the garden.
 Good cultivators, for this Chan-Seven Initiation, how does the last verse go?
 Each day, use the mind of no-mind to transcend all appearances,
 Wherever our nature remains pure, home is everywhere we go.
 Begin—




中台禪寺2025年度春季大眾精進禪七解七法語

 主七大和尚 釋見穎   2025年2月6日

 選佛場裡功行圓 學得無為契心源
 箇中空有妙無窮 當下行持常不玄
 揚眉瞬目神通全 應物現形水月緣
 禪門心法菩薩願 自利利他出倒懸
 諸位知識,即今解七一事,最後一句又怎麼說法?
 本來纖毫無增減 應時隨緣現世間
 解—

Chung Tai Chan Monastery
2025 Chan-Seven Spring Retreat for the Public Closing Verse

 Retreat Master Venerable Jianying, February 6th, 2025

 In the Buddha Selection Hall, our practice is complete;
 Learning the unconditioned, we awaken the mind's true source.
 Within it, emptiness and existence encompass infinite subtlety;
 Applying it in the present moment, no mystery is to be found—
 A lifted brow, a sudden glance, a full embodiment of miraculous power,
 Manifesting with conditions, like the moon's reflections on water.
 Within the Chan gate of mind-Dharma, reveals a bodhisattva vow,
 Freeing oneself and others from the depths of delusion.
 Good cultivators,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is Chan-Seven, how does the last verse go?
 Originally complete without a hair's breadth of increase or decrease,
 Timely manifest in the world in accordance with conditions.
 Done—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