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本期主題:用佛法點亮心光──青年禪修教育







青年時期,是奠基一生的關鍵階段。
透過禪修教育,引領莘莘學子知因識果,開發心地,樹立正見,
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以佛法的慈悲、智慧,點亮自性心光!


心燈點亮 人生光明

文/普親精舍住持 見賅法師


  當今科技與資訊快速變遷的時代,青少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在新竹這個充滿創新與高科技氛圍的城市裡,學業壓力、社交競爭和未來的不確定性更令大家焦慮不安。如何將菩提種子散播在學子心田,透過佛法的滋潤,定心、淨心、明心,顯得格外重要。因此,推動禪修教育正是這個時代的迫切需求。

佛法領航 心不迷茫

  為了讓青年學子能夠在大學期間接觸禪修,佛學社社團的成立成為一個重要的橋梁。社團宗旨為確立知見、淨化心靈,提升自我作主能力。然而為合乎大學生的興趣,課程規畫也要豐富多元。如學期初舉行社團博覽會與迎新餐會,為新成員提供互動與了解社團的機會;課程中教導佛門行儀、中台四箴行、四聖諦、八正道、六度等教理課程,幫助學生建立佛學基礎,確立正確知見,以覺性引導行為模式;每堂課提供菩提素齋,提倡素食文化,長養慈悲心。於學期中舉行社遊、禪風體驗營、生活智慧講座,並在期末舉行「all pass法會」,透過團體活動,促進成員的凝聚力。此外,於特別節日安排相對應的活動,如浴佛法會等,呈現禪修的多樣性。

  所謂「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社團課程二大核心理念:一、靜中養成,修定修慧。藉由誦經與靜坐,幫助學生穩定情緒與增強專注能力;再者學習基礎佛學,確立正知見,引導學生反思人生目標與建立價值觀。二、動中磨鍊,廣修福德。透過各種團隊活動,如社團博覽會、迎新餐會、禪風體驗營等,廣結善緣,在境界中保持覺性,不斷檢討反省、改變自己、提升作主能力。透過社團的學習,運用到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動靜閒忙始終不離當念,即是靜中養成、動中磨鍊的具體實踐。

教學相長 任重道遠

  佛法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藉由擔任社團指導法師的因緣,與學生一起學習及成長。幾年下來,從他們努力參與課程的學習中,看到了因接觸佛法而在生活態度與價值觀上的改變。在社團課程中學會深信因果,了解每一件事情的成敗必有其因,願意在因上努力,而非果上求。不斷地在境界上練習覺察、覺照,試著改變自己的言行舉止,說話變得柔軟、微笑常掛臉上、舉辦活動時認真負責、主動發心擔任執事等,這些都是學生在接觸佛法後,可以讓我們觀察及感受到的變化。

  同學們平日雖投入在社團、精舍中發心,卻能同時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做事有方法及次第,學校成績不落人後,在研究所入學考中都能考上理想科系。此外,還讓我們很感動的是,每逢教師節或學校畢業季,總會收到同學們親手寫的感恩卡;更在投入工作職場後的每一年,總相約齋僧,告訴我們近況。看到孩子們的改變與成長,心中總有莫名的感動。

  正因如此,讓自己更堅定地在校園裡推廣佛法,《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佛法不只是文字名相,更是要透過自身努力實踐道理,才能感受到它真實的好,讓人真正能夠離苦得樂,所謂「真修才能實證」,絕對值得大家學習。發願透過不斷地分享佛法,帶著同學們一起提升;透過社團的因緣,接引更多學子進入精舍學習佛法,獲得法益。從自身修行開始,進而影響他人,猶如點亮了一盞心燈,燈燈相傳,光光相照,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如此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