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本期主題:用佛法點亮心光──青年禪修教育







青年時期,是奠基一生的關鍵階段。
透過禪修教育,引領莘莘學子知因識果,開發心地,樹立正見,
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以佛法的慈悲、智慧,點亮自性心光!


青年學佛 傳佛心燈

文/普耕精舍住持 見鈴法師


  追求幸福快樂是現代人的共同目標,尤其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快樂,但現在的年輕人快樂嗎?若進一步了解,青少年憂鬱與自殺問題並未因科技的進步與生活的便利日趨減少,反而與日俱增。為何本該青春洋溢、充滿活力的年齡,卻變成徬徨、不安、苦悶、掙扎,甚至是對人群冷默、疏離的「心」苦人?

  究其原因,乃因不明人生意義為何,缺乏正確價值觀及面對挫折、轉化煩惱的能力,大多數以選擇逃避、壓抑或發洩情緒的方式處理;在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強化了同儕間相互競爭的心態,導致心理壓力更加沉重。若是以上網逃避壓力、抒解憂鬱,也會增加網路成癮、社交恐懼的風險。年輕人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因此如何促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課題。

確立知見 正本清源

  身為佛弟子,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開山祖師於法燈叢書總序云:「祖師大德言:『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履。』像季末法,邪說蠭起,濁濁人心,遺失自珍,何處可依?知見為燈,唯有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智光乍現,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寶珠自現。」透過禪修教育,以佛法的慈悲與智慧,點亮年輕人心中那盞燈,讓他們認識本具的佛性,找回真正的自己,方能從黑暗走向光明,照亮自他,為整體社會帶來更多溫暖與穩定的力量。在精舍中透過對青年禪修教育的推動、重視,期許能為社會盡一份責任與心力。

  最初帶動青年禪修,只是將增設「青年推廣組」的目的,在各級禪修班宣導,先凝聚大眾共識;同時,在組別正式成立前,物色了幾位年輕人組成「青年推廣籌備小組」,成員包括佛學社的幹部,及穩定上課的青年學員。原只是想先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沒想到分散在各班的年輕人匯集在一起後,竟形成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平日看似沉默與漫不經心的年輕人,竟主動積極提出許多推動的具體方案,侃侃而談當下,眼中散發出難得一見的光芒,此時方知這群年輕人的內心,原來也有著弘法的熱忱,在被賦予使命後展露無遺,這真是意外的收穫。

開創新機 續佛慧命

  在種種方案中,最快達成共識的就是開立青年禪修班。於是「青年推廣籌備小組」的成員也順勢成為主要幹部,負責規劃課程及活動。雖然目前青年班的人數並不多,但至少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已有年輕人因接觸佛法開始改變生命的軌跡。這段時間,同時見證了青年幹部們的成長。從這次經驗中深刻體會到,有些事情並沒有想像中困難,而是自己沒有去創造因緣,無形當中錯失良機;個人的能力雖有限,但若集合大眾的智慧與力量,眾緣和合,也能開創新機。

  佛法的弘揚及道場的守護須代代相承,慧思禪師曾告誡智顗法師:「今以付囑汝,汝可秉法逗緣傳燈化物,莫作最後斷種人也!」老和尚亦曾於星燈營開示:「所謂『星燈』,是傳佛心燈、續佛慧命之意。這個世界必須靠我們每個人的心燈,照破愚癡、照破黑暗、照破邪見。這個燈是無盡燈,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傳到現在;現在,我們必須傳給大眾。」這盞心燈現在已傳到我們手上,應令其綿延不絕。開拓青年學佛,傳佛心燈、續佛慧命的責任刻不容緩。期許自己成為傳燈人,令「後繼多有青年人」,將佛法帶到校園、社會;影響更多人找到人生光明的方向。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