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302 期 |
|
本期主題:用佛法點亮心光──青年禪修教育 |
|
通往人生光明之路的指南文/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總會顧問 傳強 回想大學時代,那是一段離開家鄉,開始獨立的旅程。懷抱著對未來的期待,帶著些許不安來到陌生的求學環境。雖然學業表現不錯,但對人生與人際關係的理解卻還淺薄。滿懷自信地踏入理想中的大學,以為沒什麼能難倒我,然而現實很快給了迎頭一擊:課業壓力、廣博複雜的知識,及對未來的迷茫,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挫敗。 大二時,偶然聽聞學校有一門非常熱門的通識課──由台南普思精舍住持法師開設的宗教哲學課程,出於好奇,我選修了。原以為只是介紹宗教歷史、輕鬆拿學分的課,沒想到全英文的授課和深刻的講解,徹底顛覆了我的想像。我逐漸打開眼界,發現佛法並非死板的道德約束,而是一座貼近生活、值得深入探索的寶山。我重新認識了它的深奧與實用性,並啟發我思考人生的意義。抱著求知的心,我開始參加中台禪寺的各類活動,並投入精舍系統化的禪修課程,這不僅幫我省去摸索的時間,更讓我體會到佛法是人生的智慧指南,引領我們不斷成長。 隨著對佛法的深入,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原本只專注於學業的我,開始關注周圍的人與事,甚至擔任佛學社社長,希望提供同學學習佛法的機會。開山祖師曾說:「心量愈大,福報愈大。」這句話起初難以理解,但隨著一次次的實踐和回顧,逐漸明白:當我們願意付出、服務他人時,內心也會更加豐盈。 轉眼間我已步入職場,開始面對現實的挑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深刻體會到,許多技能需要不斷精進和磨鍊,單憑個人難以完成所有事情,唯有與他人合作、建立良好溝通,才能克服萬難。然而,過程中難免面臨挫折與衝突。過去在求學時期的佛法薰陶,成為我面對挑戰的重要支柱。每當遇到困難,我學會不抱怨環境,而是積極反省自身。我體悟到,真正的成長是面對困境時的自我對話,是與人溝通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學習包容與感恩。 回首一路走來,我無比感恩老和尚創建中台禪寺,及曾指導我的法師。佛法不僅讓我找到自己,也讓我擁有一顆更開闊的心,以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這份智慧,陪伴我從校園走入職場,讓我始終能在困難中看到希望,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佛法讓我受益良多,更教會我將溫暖與智慧傳遞給身邊的人。我深信,只要依教奉行,這條光明的道路將會帶領你我走向更加光明與充實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