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本期主題:廣修福慧菩薩行







論云:「欲成佛道,凡有二門: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菩薩行者,於日用中勤修萬善,培植福德;
返照自心,增長智慧;
自利利他,福慧廣積,一步一腳印,邁向成佛之道。


三寶門中好修行

文/普學禪寺研經禪修班學員 法寂


  自從一○六年,遷居人地生疏的淡水後,自己就心心念念尋找正法道場,依止大善知識、安頓身心。看到「普學禪寺」禪堂明燈晃耀、佛像莊嚴,在門外徘徊多次後,終於鼓起勇氣進入精舍,報名春季初級禪修班。初到人多陌生的地方,由於不自在,顯得處處格格不入,即使組聚互動,也總是感覺有些隔閡,因此內心充滿了孤單,只想將自己隱形,單純地上課。

  就這樣默默上課、持續升班,雖然知道師父布達梵唄組招訓學員,或環保組急需支援,香積組也在廣募幫手……我仍然抱持社交能力欠缺、容易害羞緊張的想法,覺得還是一切單純就好!課間休息,看到照客組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忙著說明牌位格式;法會時心燈組東單忙上香,西單又忙拉班;齋飯後環保組更忙了,這兒拉高褲管刷大寮油垢地板,那兒捲起袖子擦齋堂窗戶玻璃。課前、課後大家都在忙著發心做事,而我在課前輕輕地來了,課後又悄悄地走了,不禁自問:這樣對嗎?只為了自我保護而與人保持距離,我愈來愈感到心虛慚愧及坐立不安!因為發現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不勞而獲,全都是坐享其成!

福慧雙修成佛因

  師父上課時說了一個公案:迦葉佛住世時,有兄弟二人出家修行,哥哥好持戒坐禪,研究經典,一心求道,不理俗事、不行布施、不為人服務;弟弟勤於募化,將所得的財物廣修布施供養,卻不求理解經義,開發智慧。二人各有專修,但到釋迦牟尼佛出世時,卻有不同果報。哥哥證得阿羅漢,卻經常乞食落空;弟弟投生畜生道,成為國王喜愛的大象,身被金銀珍寶裝飾,正所謂:「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這則公案深深震撼、啟發了自己,福慧如鳥之雙翼、人之雙足,缺一不可,福德要靠智慧引導,智慧要靠福德積累。福慧是二種都要修持的莊嚴法門,佛乃福慧雙足,因上遍修一切福德智慧,才能圓滿殊勝的果報,成就菩提。

  學佛不外乎修福修慧,所謂「三寶門中好修行」,發心護持三寶與道場,就是在成就大眾修行、利益眾生;若在出坡時覺察覺照,運用聽聞的佛法轉化煩惱,降伏我執慢心,不隨境轉,修福當下也是在修慧、在利他中完成自利。

利他破執覺性圓

  從此我改變心態,走出自我保護的繭,決定敞開心胸,積極累積成道資糧。監院法師大膽啟用新人,要我學習擔任照客,我直下承擔,開始了第一個執事,在做中學、錯中學,也在學中覺。有許多人事磨鍊著自己的心性,雖因不熟練、有點壓力,一度想退縮,但思及若不在心上用功,隨順多生累劫的習氣,就失去了修福報的因緣。所以在透過不斷的堅持、磨鍊、返照,漸漸感覺到自己有所成長和提升。之後又被推薦擔任副學長和學長,學習關心護念學員,師父也勉勵做學長就是菩薩行,可以降伏我執,練習堅住覺性,不和習性相應,是能讓自己成長、進步最快的執事。我也從學習中產生自信,原來單純無壓力的生活,其實遠不如投入學習、奉獻付出,來得踏實、快樂、法喜。更明白,只有在利他中才能讓自己更成熟。

  一路走來,原本癡暗無明的內心,因著佛法的薰修和師父的護念調教,一步步走向光明歡喜自在,翻轉了我的人生。我也如願錄取、受在家菩薩戒,這是我學佛以來最重要的決定。燃香供佛是我此生中最重要的時刻,破身執、發大願,住持法師勉勵我們要把一切眾生放在大願中,啟發人人本具的菩提心,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饒益一切眾生。開始學習菩薩福慧雙修,邁向成佛的菩提大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