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本期主题:广修福慧菩萨行







论云:「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菩萨行者,于日用中勤修万善,培植福德;
返照自心,增长智慧;
自利利他,福慧广积,一步一脚印,迈向成佛之道。


广修福慧增善缘

文/香港普广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音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举难劝修〉一章,佛陀举出修行人会面临的二十种困境。弟子有幸能亲近精舍听经闻法,也有机会参与义工工作,正因如此,接触到很多善知识,得以学习以中台心法去面对困难、突破困境。

观空返照 三环一体

  在升上中级禅修班后,开始参与精舍义工事务。最初每周一次在机动组发心,负责清洗架房、整理禅堂。过程中有资深义工带领,时间也很弹性,因此没有感受到压力或负担。直到后来开始学习学长、照客、活动、司仪等不同执事,随着出坡时间增多,接触的人事物广了,「烦恼」似乎也多了起来。有一次请教一位资深义工:「当那么多的事接踵而至,如何平衡与处理呢?」师兄分享:「可以思惟课堂上所教的『空性』之理,就会发现『烦恼』也不是实在的。」当下,回想起精舍上半年同时筹备几个大型活动,当时大家都感觉难关重重,但当所有活动一一圆满,再回顾那时的困难,的确也像梦境一般过去了。

  又有一次,一位师兄与我分享住持大和尚在精舍二十周年庆的开示:「在出坡作务中,如果起了『烦恼』,就是『三环一体』中有缺少,要反思是不是缺少『禅定』、缺少『智慧』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落到两边去了?」原来,在出坡修福报的同时,也要记得时时检视心中有没有具足三环一体。

  还记得初初担任司仪时,师父提示过弟子声音「太硬」,可以放「柔软」。当时并未能领略到「柔软」的意思,以为只要将声音放轻就好。直到后来回山参加禅七,坐到近似「好香」,在身心自在的那一刻,才体会到──「柔软」不是用力控制而有的,反而是与空性的体悟更相关。如果能体会到「我」是「假有」,和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缘起性空」时,就会放下那紧抓因缘的「强硬」,或是自我中心的「我执」,当心量广大了,人自然就会变得「柔软」。

善观因缘 广结善缘

  禅七圆满后,再回来担任司仪,声音的确柔和不少。住持法师又进一步指导:「『柔软』也不是『柔弱』,声音依然要有『正气』、要有『骨头』。总之,不要落两边,要契合中道实相。」这让弟子进一步体会到:「菩萨心」并非软弱,菩萨能善观因缘,做出最符合当下因缘的布施与供养。正如住持大和尚曾开示的「佛法是不二法门。行菩萨道时,要随顺因缘,如水一般柔软,倒入不同容器就有不同的呈现;如同菩萨,需要和颜悦色时就示现和颜悦色,需要怒目金刚时也能怒目金刚。」菩萨的柔软自在,是因为多生广修福慧,所以能自如地运用「假观善」与大众结善缘、结欢喜缘。

  感恩老和尚创建中台禅寺并设立海外分院,让弟子有幸能在道场接触到众多善知识,无论是师父的指导,抑或是师兄弟们的分享,都有助于弟子转化烦恼,效法菩萨的悲智双运。在更大的「生活道场」中,在更多的顺逆因缘中,弟子亦会谨记师父们的教导──用功要如「千尺丝纶直下垂」般往下深入,不停留在表面修行;要修禅定,以避免「一波才动万波随」。当面对生活种种「酸痛麻胀」的境界时,要能如「夜静水寒鱼不食」般禁得起考验和诱惑,并朝着「满船空载月明归」的目标努力,如此则道业一定有所成就。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