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本期主题:广修福慧菩萨行







论云:「欲成佛道,凡有二门: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菩萨行者,于日用中勤修万善,培植福德;
返照自心,增长智慧;
自利利他,福慧广积,一步一脚印,迈向成佛之道。


耕耘心田福慧圆

文/普林精舍护法会副会长 传量


  一走进精舍,总能看到义工菩萨们的身影,在知客室、行堂、大寮,或在禅堂、楼梯间、架房等处,大家各司其职、欢喜付出,不仅庄严道场,亦是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履。

  学佛前,常常在教育孩子上卡关,烦恼痛苦不已。因缘际会来到精舍,在法师们的护念、鼓励下,开始上禅修课。知苦,是修行的驱动力;佛法,是带领我们离苦得乐的良药。每一次的听经闻法,就像开启心灵扫地机,扫除了心中的忧悲苦恼。尔后,除了上课也开始加入义工行列。在道场,凡布施时间、体力、心力成就之坡务,称为「出坡」。上课修慧,出坡培福,福慧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行。

培福修慧 勤耕心田

  记得在五明菩萨班的专业选修是「香积组」,当时每周都会回山出坡,在发心中直下承担。不论是戴起口罩、头帽,站上菜线打便当;穿起防水围兜和雨鞋,在大寮内洗菜;至洗碗区清洗碗盘,或是在煮饭区洗米、量米、下饭……每一项坡务,都是做中学、学中觉。在卷起衣袖与他人通力合作中,也体会到当同一件事,随着不同的人一起合作,人、事、物的不同,就有诸多因缘变化,随不同组合,呈现出不同的法界。若心生执着,坚执过去的作法、习惯,就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每次都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放下分别执着,相信自己的伙伴,当我们的念头和谐一致,是彼此都能感受得到的,所营造出的法界就是和合无碍。如此一遍遍地练习,无形中心量打开,烦恼不见了,当下感到清凉法喜与解脱自在。出坡真正是很好的修行因缘,不仅培植福田、耕耘心田,在欢喜行持的当下,亦能增长福慧、累积福德资粮。

  一次在煮饭区发心时,师父说明如何洗米,不同的米,水的比例也不同,水和米都要准确秤重,煮出来的饭才好吃。有位师兄问到:「一定要按这比例吗?」师父指着墙上泛黄纸张上的数字说︰「这样的比例,是之前发心的法师,在无数次的调整后,得到的最佳数字,我们很有福报,照着这比例,就能煮出可口的斋饭。」是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能在中台菩萨道场发心学习,真的很有福报,依着开山祖师所教导三环一体的修行法门,把握每一个因缘在心上用功、广修福慧,必能迈向成佛大道。

去芜存菁 圆满福慧

  去年在家菩萨戒圆满前一天,回山跟着衣被组的师兄们一起发心出坡,在洗衣机运转的同时,我们一人一条抹布,擦拭装衣被的篮子,它看似干净,但在框边缝里,也能擦拭出尘垢。修行亦是如此,检视自己这亩心田,是否已积藏着深厚的烦恼垢尘,自我反省检讨,在每次出坡作务中磨炼这念心,心跑掉了,觉察、觉照、觉悟,把心拉回来,如此反复不断地练习,再回到禅堂听法,就比较听得懂,法能入心,对修行就更有信心,也更珍惜每一次培福的机会。

  当天收坡后,师父带我们到菩提公园,在地藏菩萨前回向发愿。经过转角处,看到正觉苑时,师父说这是过去老和尚住的地方,即使中台禅寺落成,老和尚也从未入住过主体的方丈室。听着听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老和尚心心念念都是众生,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弟子们。自己真的很幸福,能成为老和尚的弟子,可以在最完善的修行体系里修福修慧。感恩开山祖师创建中台,让我们在广大良田中,欢喜发心,修德培福;在出坡中落实佛法,增长智慧。愿自己把握每一个因缘,勤修福慧,勤耕心田,精进行道,以报师恩。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