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在毘耶離城甘梨園時,比丘們觀察到此地平正莊嚴,人民生活富饒,物產豐沛,五穀豐收,生活所需不虞匱乏,但人們卻縱情放逸、不守法令,自以為是,彼此間不懂得相互尊重。世尊悲憫人們的愚癡與迷惑,以種種方便、譬喻教導弟子,引導大眾,令得法味。
世尊結集大眾,並對比丘們說:「我為大眾作個譬喻,智者能透過譬喻了解義理。譬如有一區域,東西南北四方都充滿了水,在這水域中有一隻壽命長達無量劫的盲鼈;水面上漂浮著一塊不大的木板,木板上有一孔,被風吹動四處漂流。盲鼈一百年才浮出水面一次,當牠在東方浮出水面時,板子卻被風吹到南方,比丘們,你們覺得這隻盲鼈能從木板上的孔探頭而出嗎?」比丘們回答:「世尊,沒辦法!」
世尊又問:「又經過一百年,盲鼈在南方處再度浮出水面抬頭向上,這時板子已被吹向西方。比丘們,那隻盲鼈能穿過那個孔嗎?」比丘們回答:「世尊,還是沒辦法。」世尊再問:「如此情況,不斷重複發生在水域四方,比丘們,這隻盲鼈有機會抬頭穿過木板上的孔洞嗎?」比丘們皆回答:「沒有機會,世尊!」
此時,諸比丘請示世尊:「世尊,這隻盲鼈要遇到浮木,再由浮木的孔洞探頭而出是如此困難,牠永遠都沒有機會了嗎?」世尊告訴大眾:「雖然很難相遇,但還是有機會的!相比之下,投生到畜生道,從畜生道要再得人身,那就更加困難了。比丘們,由此可知,人身難得;並且雖得為人,跟古人相比,現在人命短促,不如古人壽命無量。
過去毘婆尸世尊、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時,人壽八萬歲;毘婆尸世尊入涅槃後,有佛出世,名式棄如來(尸棄佛),十號具足,具備眾德,其時人壽七萬歲;式棄佛入滅後,毘舍浮如來,十號具足,具備眾德,出現於世,當時人壽六萬歲;毘舍浮佛入滅後,迦鳩留如來(拘留孫佛)出現於世,此時人壽五萬歲;迦鳩留佛入滅後,迦那迦牟尼如來(拘那含牟尼佛)出現於世,人壽四萬歲;迦那迦牟尼佛入滅後,迦葉如來出現於世,人壽兩萬歲;迦葉佛入滅後,人壽遞減,到現在,我釋迦文如來出現於世,人壽僅有百歲。
比丘們當知,生逢此時的人,壽命能超過百歲者甚少,能至百歲者亦甚少。古人積累德行,不但所行具備種種善法,也沒有疾病、嚴重傳染疫病等濁氣,壽命無量;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只有三種疾患:一是有所求,二是飢渴,三是衰老。比丘們,現在世間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熾然鼎盛,不但人壽極短,色身因四大不調所產生的種種疾病所纏困。
比丘們,生命如此脆弱,不能長久,有誰還會貪愛、欣慕呢?只有無知的凡夫,才會希望生於三界之中啊!」當時,聽到佛陀開示的人們,皆發起清淨願心,得不退轉。
典故摘自:《出曜經.卷二.無常品之二》
省思
《達磨二入四行觀》云:「三界久居,猶如火宅;有身皆苦,誰得而安?」世人迷於真理,以無常為有常、以苦為樂、追逐五欲之樂,造種種不善業,故流轉於三界之中無有出期。人身難得,難如盲鼈值遇浮木;雖得人身,但處於五濁惡世,無常之火燒諸世間,老病死苦常相隨逐,豈有安穩之時?因此當把握今生已得人身,聽聞佛法,以正知見破除煩惱,精進用功,契悟不生不滅菩提心,方能離苦得樂,解脫自在。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