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其它主题
 
 


以愿导行
文/见歆法师

  以愿导行,修行的路必能始终如一。

  过去在精舍上禅修班,到出家之前,曾经历不少考验──脚受了伤、拄杖二月有余,未敢奢望指日痊愈;论文频遇瓶颈、一再延宕,毕业遥遥无期;父亲颈椎上长了肿瘤,恐有全身瘫痪之虞……愈接近剃度的日子,考验愈大。

  在面对考验的过程中,除了一心祈请龙天护法、诸佛菩萨加持外,更因诵持《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深受普贤菩萨的慈悲愿力所摄受、所感动,于是开始学习藉着“发愿”来克服眼前一道道的难关。

愿力感果 不可思议

  回想自己初开始着手论文,便遭到许多质疑,认为所选择的题目是一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然而究竟自己所为何来?不外是希望所写的能对大众真正有所助益。因此为了论文顺利,而能早日圆满出家心愿,学习诸佛菩萨,至诚发愿:

  一愿能以此供养大众、普利有情。

  二愿能以此为如来家业贡献心力。

  三愿以此功德回向一切有情、累劫冤亲、法界众生皆能离苦得乐,发菩提心,永不退转!

  四愿此能使师长改变对佛法的观念,更愿我将来得以出家,度化师长、同学进修佛道,发菩提心,乃至护法护教永不退转。

  五愿生生世世跟随大善知识出家修行,护法护教,不令大乘经典亡、不令圣教衰。

  六愿我将来成道时,广度诸众生!不论众生有多难度,即便丧己性命,亦当愿乘愿再来!

  藉着发愿的力量,内心当中的不安逐渐稳定;虽然新的困难还是不断地出现,但总有一股坚定而慈悲的力量支持着自己、推着自己不断往前走,因为那是一个比眼前困境还要更远大的目标。而不可思议地,这个原本在许多人眼中不可能的任务完成了,更不可思议的是,口试会场一片祥和──没有尖锐的问难、没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没有僵持不下的尴尬场面,只有慈悲地护念和提携。那是一场令与会者啧啧称奇的口试,而自己更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了佛法的不思议,看到了愿力的不思议!

提起愿心 调伏烦恼

  现在,虽然出家了,但因为过去生薰修的不足、因为累劫以来的染着是如此深重,因为习气是如此刚强、难调难伏,“发愿”,更成了每日的定课。只因“菩提心易发,长远心难持”,尤其当烦恼现前、习气现前时,只有愿力才能抵得过业力!“愿”是摆脱烦恼之苦的最佳指南,每当返照自己的初心,提起自己的愿心时,眼前的烦恼和境界便显得微不足道,烦恼、境界反而成了逆增上缘,不再是障道重难。

  于是从早课的“普贤十大愿”,乃至于每个独步独行、出坡作务,都是学习发愿的因缘。“学习”是要学习在念念当中都要发愿,以达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学习”更是学习诸佛菩萨的广大愿心──心量有多大,愿心便有多大;愿心有多大,愿力就有多强;而愿力有多强,修行的步履便有多坚定。

  一切诸佛菩萨,皆为芸芸众生而来,因为不舍一众生的悲悯,所以发菩提心、大悲愿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为众生得离苦,更因此而成正等正觉。随着修行日久,考验日艰,唯有以诸佛菩萨为师,广发大悲愿心,超法界、越亘古,修行的路方能始终如一,乘着愿力、踏着行履,菩提大道始终就在眼前。

  当愿圣教不衰,佛法永传;普愿众生,永出三界,共入佛智!


>>阅读相关文章

愿力的重要性 觉大和尚开示
愿行一定要广大,有了广大的愿行,再配合实际的行为,就能达到目标。否则,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就什么也得不到。所以,修行首要就是有成佛的心愿。

愿力开展心格局 见离法师
只要愿意将自己生命的光和热照耀他人,我们一定能超越得了自己。

富楼那的弘法愿行 见键法师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身为大乘行者,除了念念上求佛道,还要心心下化众生,以大愿力成就一切菩萨行门。

起向高楼撞晓钟 见芥法师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将本着这一念平等的慈悲心,决定好好修行,也决定不放弃任何一个众生。

立愿转困境 传提
持续的护持愿力,使自身利他的行为举止自然流露于外。于公司深获同僚信任与肯定,处处逢贵人,有如护法龙天时时来助,顿觉光明灿烂,与先前困坐愁城的昏暗无明,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汲饮愿力的甘露 传馥
修习佛法,如入宝山,要收获多就要挖得勤!在红尘中,只要觅得甘露灵泉,生命的荒漠就会因此展现生机。